臺官論罪終投筆,山賊聞名亦倒戈
出自宋代高翥《山中哭復(fù)齋》:
封章字少納忠多,袖疏前陳無奈何。
但得中天行日月,不愁平地起風(fēng)波。
臺官論罪終投筆,山賊聞名亦倒戈。
惆悵脊梁如鐵硬,天胡忍使閟山河。
注釋參考
臺官
(1). 漢 時尚書臺長官的統(tǒng)稱?!端螘ぐ俟僦旧稀罚骸?漢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書令、僕、丞、郎,皆辟車豫相回避,臺官過,乃得去?!?/p>
(2). 唐 宋 御史臺長官的統(tǒng)稱。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御史爭驛廳》:“ 元和 中, 元稹 為監(jiān)察御史,與中使?fàn)庴A廳,為其所辱,始敕節(jié)度觀察使:臺官與中使先到驛者處上廳?!薄端问贰ぢ毠僦舅摹罚骸芭_官職在繩愆糾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當(dāng)劾,皆得糾正?!?/p>
(3).泛指朝廷公卿。 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臺城少城》:“ 晉 宋 間謂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卿士為臺官?!?/p>
論罪
論罪 (lùnzuì) 判罪;即根據(jù)事實或證據(jù)判定罪行 decide on the nature of the guilt 按貪污論罪投筆
謂棄文而就他業(yè)。多指棄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懷》詩:“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宋 楊萬里 《送談星辰許季升》詩:“ 許子 儒冠怨誤身,如今投筆説星辰?!薄渡繀舱劇肪硐乱?清 蔡莘腴 《龍門即事》詩:“投筆何須侯萬里,飛書尚欲辟千人?!?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批龍?zhí)交⒅獰o我,投筆荷戈更有誰?”參見“ 投筆從戎 ”。
山賊
據(jù)山立寨或出沒于山林的盜賊。《后漢書·侯霸傳》:“ 霸 到,即案誅豪猾,分捕山賊,縣中清靜?!薄端螘ぶx靈運傳》:“﹝ 謝靈運 ﹞嘗自 始寧 南山伐木開逕,直至 臨海 ,從者數(shù)百人。 臨海 太守 王琇 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 靈運 ,乃安。”《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后因東南一帶反了無數(shù)山賊,朝廷勅令都督 顧秘 統(tǒng)領(lǐng)大兵往討之?!?孫中山 《建國方略·知行總論》:“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賊海盜,無不羨仰文藝?!?/p>
聞名
(1) [well-known]∶著名;有名
舉世聞名
(2) [hear of one's fame]∶聽到名聲
聞名不如見面
詳細解釋(1).聽到名字或名聲?!抖Y記·雜記》:“見似目瞿,聞名心瞿。” 孔穎達 疏:“聞他人稱名與父名同?!?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 中宗 聞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三折:“聞名不曾見面,壯士為甚么不下山應(yīng)武舉去?”《新民晚報》1983.6.29:“難道是久仰山斗,見面不如聞名嗎?”
(2).有名?!侗笔贰の耗习餐鯓E傳》:“ 孝文 以 楨 孝養(yǎng)聞名內(nèi)外,特加原恕?!薄端疂G傳》第五八回:“眾人説他的名字,聒得灑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致天下聞名?!?碧野 《蘆溝橋情思》:“來到這聞名于世的 蘆溝橋 ,最感興趣的是數(shù)兩邊橋欄桿上的石獅子?!?/p>
名聲;名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益知聞名,須有消息,不必期於顛沛而走也?!?唐 沉亞之 《馮燕傳》:“ 馮燕 者, 魏 豪人,祖父無聞名?!?/p>
倒戈
[change sides in a war;transfer one's allegiance] 軍隊投降敵人反過來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擊于后以北。——《書·武成》
詳細解釋放下武器。指投降敵方。 唐 魚玄機 《浣紗廟》詩:“一雙笑靨纔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薄度龂萘x》第六二回:“卻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許殺害?!?茅盾 《子夜》二:“ 日本 報上還說某人已經(jīng)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1).掉轉(zhuǎn)武器向己方攻擊。《書·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p>
(2).倒拖武器。指軍隊敗逃。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勁鋭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忙?!薄度龂萘x》第一回:“眾賊見 程遠志 被斬,皆倒戈而走?!?清 黃遵憲 《過安南西貢有感》詩之三:“不信王師倒戈退,翻將化外棄南天?!?/p>
(3).把戈倒著安放,表示不再用兵?!秴问洗呵铩ぴ瓉y》:“ 武王 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眳⒁姟?倒置干戈 ”。
(4).倒持武器?!赌鲜贰ず獋鳌罚骸?藩 謂 企生 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禍,不早去,后悔無及?!眳⒁姟?倒持泰阿 ”。
高翥名句,山中哭復(fù)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