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孝,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
出自清代 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二三則》:
摘自《圍爐夜話·第二三則》
解釋:古代的人,常常將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記要去實踐它?,F(xiàn)在的人,雖不如古人那么敬謹(jǐn),卻也對他人忠孝的行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稱道,時常去提倡它。這又要何等的抱負(fù)和度量才能實行?
原文摘要:
自家富貴,不著意里,人家富貴,不著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
注釋參考
古人
古人 (gǔrén) 泛指前人,以區(qū)別于當(dāng)世的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忠孝
忠于君國,孝于父母。《孝經(jīng)·開宗明義》“終於立身” 漢 鄭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xiāng)校牒》:“人吏目不識鄉(xiāng)飲酒之禮,或未嘗聞《鹿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風(fēng)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恥道喪。”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肚f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p>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zhuǎn)不離?!?/p>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心頭
心頭 (xīntóu) 胸口 mind; heart今人
現(xiàn)代人;當(dāng)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郭小川 《西出陽關(guān)》詩:“風(fēng)砂呵風(fēng)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dāng)古人!”
口頭
口頭,口頭上 (kǒutóu,kǒutóushàng) 嘴上 in words;in speech 只圖口頭上快意,絕不想到實行?!茇侗本┤恕?h3>等志思想感情相同。 南朝 宋 鮑照 《送盛侍郎餞侯亭》詩:“欣悲豈等志,甘苦誠異身?!?/p>
王永彬名句,圍爐夜話·第二三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張生父子稱紫陽,於容人物非尋常作者:真德秀作品:跋蔡節(jié)齋為題張生所畫文公像
- 一點青燈,惆悵伴南宮作者:葉夢得作品:江城子(次韻葛魯卿上元)
- 此興復(fù)不淺,何日當(dāng)有獲作者:王之道作品:題李夢發(fā)搖碧堂
- 算伊心里,卻冤成薄幸作者:柳永作品:紅窗聽(仙呂調(diào))
- 龍團(tuán)香滿三江水,石鼎詩成七步才,襄王無夢到陽臺作者:李德載作品:【中呂】陽春曲 贈茶肆
- 昔君居洛陽,樂事無時有作者:歐陽修作品:誰言答圣俞見寄兼簡東京諸友
- 著書有子詮中說,覆瓿無人守太玄
- 欲記無名,未見無名例作者:劉敏中作品:蝶戀花 云卿寄長短句徵無名亭記,戲用其韻
- 亂聲沙上石,倒影云中樹。作者:劉長卿作品:湘中紀(jì)行十首·橫龍渡
-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 10骰子砌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