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馮著《行路難》:
男兒坎軻徒搔首,入市脫衣且沽酒。
行路難,權(quán)門慎勿干,平人爭路相摧殘。
春秋四氣更回換,人事何須再三嘆。
君不見雀為鴿,鷹為鳩,東海成田谷為岸。
負薪客,歸去來。
龜反顧,鶴裴回,黃河岸上起塵埃。
相逢未相識,何用強相猜。
行路難,故山應(yīng)不改,茅舍漢中在。
白酒杯中聊一歌,蒼蠅蒼蠅奈爾何。
注釋參考
春秋
春秋 (chūnqiū) 一年,四季 a year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年齡 age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史書名。儒家經(jīng)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jù)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四氣
(1).指春、夏、秋、冬四時的溫、熱、冷、寒之氣。《禮記·樂記》:“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孔穎達 疏:“動四氣之和,謂感動四時之氣,序之和平,使陰陽順序也?!?唐 馮著 《行路難》詩:“春秋四氣更迴換,人事何須再三嘆。” 唐 白居易 《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蓊鬱三光晦,溫暾四氣勻?!?/p>
(2). 漢 儒附會天人相應(yīng)之說,以喜怒樂哀應(yīng)四時為四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陽而當夏,哀氣為太陰而當冬。四氣者,天與人所同有也?!?/p>
回換
調(diào)換;變換?!赌鲜贰に文峡ね趿x宣傳》:“今之回換,更在欲為汝耳?!?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 元宗 欲與改官,拜謝而請曰:‘臣女婿 王如泚 見應(yīng)進士舉,伏望圣恩回換,與一及第。’”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鄉(xiāng)中多不熟地,卑使然,或回換得數(shù)頃高田常熟者,則婚嫁有所指望?!?/p>
亦作“廻換”。改易;變換。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八:“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jié)廻換。” 唐 顧況 《悲歌》:“今人昔人共長嘆,四氣相催節(jié)迴換?!?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詩:“世事鑒倚伏,節(jié)候感迴換。”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四節(jié):“所謂回換篇目,裨益句章,就是取原有道書,改頭換尾,增添文句,算是新書?!?/p>
人事
人事 (rénshì) 指人世間的事 occurrences in human life 人事滄桑 人事不可量?!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 personnel matters 人事調(diào)動 人情事理 ways of the world 不懂人事 人的意識的對象 consciousness of the outside world 不省人事 人力能做到的事 what is humanly possible 盡人事 饋贈的禮物 gift 送人事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jié)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再三
再三 (zàisān) 一次又一次;多次 over and over again 再三強調(diào)馮著名句,行路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