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彝倫精講究,禮樂制度須詳明
出自宋代陳普《勸學(xué)歌》: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fā)揮天地經(jīng)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fā)皆奮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軀豈可輕。
寸陰可惜莫虛擲,百年安得長青春。
有力如虎當猛省,何況責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學(xué),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須志堯舜,希賢必有為顏曾。
義理彝倫精講究,禮樂制度須詳明。
體用源流務(wù)透徹,血脈文理仍流行。
會通兩盡始無礙,范圍未始離曲成。
無塵胸次貯萬卷,拔出筆力找千鈞。
不用高枕臥丘壑,用之家齊國治天下平。
不但匹無匹婦皆獲所,草木魚鱉咸清寧。
此皆后進本分事,不為干利與求名。
更須掃除謔浪傲惰熊,打并嗜欲聲色{1|1}情。
一物一則同一敬,牢守孔孟張朱程。
吃緊工夫決有效,令聞廣譽垂千齡。
英雄氣概為則是,一變至道非難能。
君不見四十五十無聞不足觀,總是惰而不學(xué)昏昏貿(mào)貿(mào)枉生天地間。
注釋參考
義理
義理 (yìlǐ) 言辭、文章的含義和觀點 argumentation 以義理咨訪?!濉?劉開《問說》彝倫
(1).常理;常道?!稌ず榉丁罚骸巴跄搜栽唬骸畣韬簦?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xié)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xué)章句>序》:“夫以學(xué)校之設(shè),其廣如此,教之之術(shù),其次第節(jié)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xué)?!?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p>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范?!段簳づ沓峭踣膫鳌罚骸白怨沤y(tǒng)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后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p>
(4).指銓選官吏?!侗笔贰の杭o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xué)并申,資望兼致?!?/p>
講究
講究 (jiǎngjiu) 注重,力求完美 pay attention to 講究實效 講究衛(wèi)生 研究;探究 study 講究 (jiǎngjiu) 值得重視或研討的地方 careful study 做菜的火候大有講究 精美 nice 講究的夏裝禮樂
禮節(jié)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tǒng)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tǒng)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高誘 注:“禮所以經(jīng)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蕩人之邪,存人之正性?!?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p>
制度
制度 (zhìdù) 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guī)章或準則 system;institution 管理貨幣制度 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 order 以他們?yōu)槭椎母嘀贫鹊南笳? 式樣;規(guī)格 style 制度宏敞詳明
詳明 (xiángmíng) 詳細清楚明了 full and clear 詳明的注解陳普名句,勸學(xué)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