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出自唐朝齊己《寓居岳麓,謝進士沈彬再訪》
去歲來尋我,留題在蘚痕。又因風雪夜,重宿古松門。
玉有疑休泣,詩無主且言。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注釋參考
明朝
明朝 (míngzhāo) 〈方〉∶明天 tomorrow披褐
身穿短褐。多指生活貧苦。《孔子家語·三恕》:“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如何?”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良才遠量無援之士,或披褐而朝隱,或沉淪於窮否。”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材》:“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剪髮披褐,訪道於 牛頭山 ?!?/p>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明 張煌言 《贈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缺乏相當的娛樂,du{1-1}博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里面尋覓他們的桃源。”參見“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有術, 桃源 不必在深山?!?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眳⒁姟?桃源洞 ”。
(3). 宋 時 臨安縣 嘉會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杰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篁嶺 ,環(huán)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咸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齊己名句,寓居岳麓,謝進士沈彬再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