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塵當(dāng)以犀,濯纓當(dāng)以水;龜堂一炷香,世念去如洗
出自宋代陸游《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
辟塵當(dāng)以犀,濯纓當(dāng)以水;龜堂一炷香,世念去如洗。
人生天地間,太倉一稊米,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孰能從我游,趺坐燔柏子;夜半清磬聲,悠然從定起。
注釋參考
辟塵
(1).猶除塵,去塵。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卻塵犀,海獸也。然其角辟塵,致之於座,塵埃不入?!?宋 周密 《齊東野語·經(jīng)驗(yàn)方》:“熊膽善辟塵。試之以法,以浄水一器,塵羃其上,投膽粟許,則凝塵豁然而開。”
(2).香爐名。《采蘭雜志》:“ 沉約 有香爐曰辟塵?!?/p>
(3).蚊帳名。《采蘭雜志》:“ 謝靈運(yùn) 有帳曰辟塵。”
(4).避開塵囂。指隱居。 傅尃 《焦山南麓寺所集》詩:“稍隔人寰已辟塵,水云深處自成鄰?!?/p>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焙笠浴板t”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shí)此巖下,來作濯纓翁?!?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p>
一炷香
(1).一枝香或一束香。 唐 李中 《贈(zèng)念法華經(jīng)綬上人》詩:“五更初起掃松堂,瞑目先焚一炷香。” 宋 王禹偁 《書齋》詩:“屏山獨(dú)臥千峯雪,御札時(shí)開一炷香?!?宋 陸游 《夜香》詩:“清夜一炷香,實(shí)與天心通?!?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此一炷香,愿化去死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無事。”
(2). 明 清 時(shí)俗稱下官見上司時(shí)投遞的手本。因其楷書工整,細(xì)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清 翟灝 《通俗編·手本》:“今手本單書官銜姓名,俗號一炷香者,長刺也。”
世念
塵世之念。俗念。 宋 陸游 《泛舟自中堰入湖》詩:“冷落人情見,衰遲世念闌?!?宋 陸游 《自嘲老態(tài)》詩:“世念秋毫盡,渾如學(xué)語兒。”
陸游名句,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