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惡姑不惡,人言姑惡人豈知,為姑作婦百不辭
出自宋代戴表元《石湖范至能嘗作姑惡詞以婦怨非天下之為婦者》:
姑惡姑不惡,人言姑惡人豈知,為姑作婦百不辭。
婦在姑尚右,婦死姑方悲。
恐傷姑意不敢違,化作異物鳴無時(shí)。
姑不惡,姑不惡,怨姑還當(dāng)被姑責(zé)。
但愿生身復(fù)作婦,死別不如生見樂。
注釋參考
姑惡
鳥名。叫聲似“姑惡”,故名。也叫“苦惡鳥”、“白胸秧鳥”。 宋 蘇軾 《五禽言》詩之五:“姑惡,姑惡。姑不惡,妾命薄。”自注:“姑惡,水鳥也。俗云婦以姑虐死,故其聲云?!?清 龔自珍 《金侍御妻誄》:“鳥名姑惡,誰當(dāng)雪之?蔌名慈姑,又誰植之?”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程頤 傳:“遠(yuǎn)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yán),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cu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后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yīng)不惡,白鬚同色復(fù)何如?” 魯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覺得這尸衾倒也不惡。”
人言
[people's words] 人們的評(píng)論,別人的議論
詳細(xì)解釋(1).別人的評(píng)議。《左傳·昭公四年》:“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宋 蘇軾 《次韻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qiáng)。”《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晦翁 認(rèn)是大姓力量大,致得人言如此?!?/p>
(2).人的言語。 唐 儲(chǔ)光羲 《昭圣觀》詩:“石池辨春色,林獸知人言?!?/p>
(3).pi{1~1}霜的別名。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金石·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一:“辟臭蟲方,用木瓜打碎,燒煙薰之,若加人言少許,其子粒粒皆爆碎?!?/p>
惡人
惡人 (èrén) 品質(zhì)惡劣的人 evil person;vile creature 惡人先告狀 相貌丑陋的人 ugly person不辭
不辭 (bùcí) 樂意去干,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戴表元名句,石湖范至能嘗作姑惡詞以婦怨非天下之為婦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