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生知性,恩威獨化權
出自宋代司馬光《神宗皇帝挽詞五首》:
決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堅。
天機先兆騰,圣度蘊淵泉。
仁義生知性,恩威獨化權。
乾坤無毀息,長與大名傳。
注釋參考
仁義
仁義 (rényì) 寬厚正直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俄n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gentle生知
謂不待學而知之。語本《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人理之曠,道德之遠,陰陽之變,鬼神之情,緬邈玄奧,誠難生知?!?宋 王禹偁 《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lián)句》詩序:“生性如生知,辭如老成,一聯(lián)一詠,令人振驚。”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經(jīng)>序》:“經(jīng)凡一百五十一品,茲所存者,特其一爾,其言幽眇精深……欽惟皇上以生知之圣,一觀輒悟。”
恩威
恩惠與威力。多指仁政與刑治?!段簳せ屎髠鳌ば潇`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緩,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貪惏。”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偶敘所懷》詩:“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薄睹魇贰V西土司傳三·利州》:“七年, 豹 復與 顏 相仇殺,帝敕總兵官 吳亮 宣布恩威,令各罷兵?!?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讓他們打成一條心,對于這樣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嗎?”
獨化
(1).古代哲學用語。謂事物不假外力,亦無內(nèi)因,自行存在、變化。《莊子·齊物論》“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晉 郭象 注:“若責其所待,而尋其所由,則尋責無極,卒至於無待,而獨化之理明矣?!薄肚f子·大宗師》“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晉 郭象 注:“卓爾,獨化之謂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天之所生者獨化也?!?/p>
(2).猶轉(zhuǎn)化、變化?!稘h書·鄒陽傳》:“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 顏師古 注:“言圣王制御天下,亦猶陶人轉(zhuǎn)鈞?!?/p>
司馬光名句,神宗皇帝挽詞五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