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同《晉銘》:
長安鬻碑者,遺我古鼎銘。
不知其所來,有眼實(shí)未經(jīng)。
凡百十九字,詭怪摹物形。
縱橫下點(diǎn)畫,不類子與丁。
試考諸傳說,其源已冥冥。
宣王石鼓文,氣韻殊飄零。
始皇嶧山碑,骨骼何冷竮。
我恐鬼哭時,正為此物靈。
安得不死神,提去詢大庭。
為我譯其辭,讀之駭群聽。
注釋參考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 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鼎銘
鼎上鑄刻的銘文?!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肮势涠︺懺疲骸幻鴥E,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上將盈邊鄙,元勛溢鼎銘?!?明 張鳳翼 《灌園記·王蠋論諫》:“要知滿損歡欹器,欲識盈虧誦鼎銘?!?/p>
文同名句,晉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逮子赴湖南漕司舉寄之——— 曾幾〔宋代〕
- 上元——— 蘇轍〔宋代〕
- 早春——— 張耒〔宋代〕
- 大酺(壽沿江大制使觀文馬裕齋同知)——— 陳著〔宋代〕
- 偈頌二十二首——— 釋妙倫〔宋代〕
-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張說〔唐代〕
- 早春雪夜寄盧綸兼呈秘書元丞——— 李端〔唐代〕
- 天香慢 梅——— 長筌子〔元代〕
-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 文征明〔明代〕
- 郊廟朝會歌辭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 佚名〔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