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時過門,軟語伴幽獨
出自宋代章甫《送鄉(xiāng)人宗旨上坐》:
久客不忘歸,相逢喜鄉(xiāng)曲。
杖藜時過門,軟語伴幽獨。
翩翩別我去,芒鞋踏清秋。
二浙富山水,令人懷昔游。
我今齒發(fā)衰,聞道不加進。
羨君方妙齡,六翮宜自振。
末法日頹弊,叢林魔說多。
愿君擇師友,金玉須琢磨。
他時重逢迎,洗耳聽高論。
豈惟慰相思,亦以警老鈍。
注釋參考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肚f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p>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云溪,勁節(jié)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zhí)青青杖藜?!?/p>
過門
(1) [move in to one's husband's household upon marriage]∶女子出嫁到男家
后又聽見三日后才過門,他又轉有憂愁之態(tài)。——《紅樓夢》
(2) [short interlude between verses]∶聲樂曲中常由疊句或副歌構成的短器樂樂段
(3) [pass]∶路過家門
詳細解釋(1).登門;上門。 唐 高適 《贈杜二拾遺》詩:“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 元 安熙 《病中齋居雜詩》:“問字有知己,過門無俗人?!?周立波 《張閏生夫婦》:“婚后第三天,堂客的娘家盼他們‘回門’。這是老規(guī)矩。講究的人家還要備辦一桌豐豐富富的海參席,接待過門的東床?!?/p>
(2).女子嫁到男家,或男子入贅女家。 宋 無名氏 《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十六出:“一村只有君過門,前生已結今生分?!?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一折:“明日是個好日辰,將 梁鴻 招過門罷?!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十三:“ 殷公子 送妹子過門, 趙六老 極其慇勤謙讓,喫了五七日筵席,各自散了?!?老舍 《茶館》第一幕:“姑娘一過門,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這不是造化嗎?”
(3).歌詞的前后或中間,由器樂演奏的一段曲子,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他拿起胡琴來,拉了一個過門?!?張恨水 《夜深沉》第一回:“同時胡琴鼓板全響起來,那調子,正奏的是《南梆子》。過門拉完了,那小姑娘唱了一段?!?/p>
(4).謂通過障礙,度過難關。 葉紫 《豐收》三:“‘你們這幾天怎樣過門的呀!’……‘大哥,你們呢?’‘一樣地不能過門?。 ?艾明之 《火種》第五章:“你害死了我!我可也不會讓你隨便過門?!?/p>
(5).關節(jié);竅門。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一條毛巾或兩刀稿紙,咱們還能沒地方去‘拿’?‘拿來’,送給他,這就叫不費之惠!我要連這個小過門都不會,還當什么庶務?” 茅盾 《賽會》:“哈哈,這是我們這一行生意里的過門呀,今天可拆穿了?!?吳組緗 《山洪》二六:“真正要緊的關節(jié)過門,他們聯(lián)保和保長收在荷包里,留著變把戲?!?/p>
(6).空敷衍;虛情假意。 牛子龍 《我所見到的解放區(qū)》:“就是很小很小的事情都照顧得周周到到,真可說無微不至,有啥說啥,向來不打過門。”
軟語
軟語 (ruǎnyǔ) gentle and nice words 體貼溫柔委婉的話 溫情軟語 音調柔和的語言幽獨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楚辭·九章·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唐 司空圖 《秋思》詩:“勢利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2).獨處。 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古有謂性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詞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學者反求諸幽獨之地焉耳?!?清 譚嗣同 《仁學》二:“莫顯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見乎隱,幽獨即是大廷?!?/p>
章甫名句,送鄉(xiāng)人宗旨上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