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頭浪說三千字,舉手行為七十翁
出自宋代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性癖耽吟本不工,平生竟復(fù)坐詩空。
狀頭浪說三千字,舉手行為七十翁。
夜永自憐燈是伴,春寒最苦酒難中。
王侯螻蟻終同盡,便出陽神也落空。
注釋參考
狀頭
(1).即狀元。 唐 盧儲 《催妝》詩:“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狀頭。”《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凡羣臣有才能及進(jìn)士狀頭或僧道可與談?wù)?,皆先下蠶室,然后得進(jìn)。” 胡三省 注:“進(jìn)士第一人,謂之狀頭?!?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一折:“明日我諸王去他家做壽,不免寫書與 王秀才 ,在公主前施些伎倆,這狀頭可是拾芥的易也?!?清 秋瑾 《題<芝龕記>》詩之一:“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説不封侯?”參見“ 狀元 ”。
(2).訴訟原告人。 元 無名氏 《爭報(bào)恩》第二折:“你做狀頭,拖他見官去!”
浪說
(1).妄說;亂說。《禮記·王制》“假於鬼神,時(shí)日卜筮以疑眾,殺” 唐 孔穎達(dá) 疏:“妄陳禍福,浪説妖祥。” 宋 司馬光 《示道人》詩:“君不見 太上老君 頭似雪,世人浪説駐童顏?!薄毒劳ㄑ浴び岵浪で僦x知音》:“浪説曾分 鮑叔 金,誰人辨得 伯牙 琴?”
(2).漫說,別說。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度龂尽の褐尽り惾簜鳌罚骸胺蛉е畬伲m未可悉復(fù),若斯數(shù)者,時(shí)之所患,宜先施用?!薄稌x書·謝尚傳》:“夫無后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fù)者也?!?/p>
(2).泛言數(shù)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p>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行為
行為 (xíngwéi) 行偽。謂舉止行動;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外表活動 action;behavior;conduct方回名句,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