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曹勛《雜詩二十七首》:
西窗忽見弄微明,甚喜江湖作晚晴。
不憚云霄遺暑濕,且無聒耳瀉檐聲。
注釋參考
云霄
云霄 (yúnxiāo) 云塊飄浮的高空 the skies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云霄 哭聲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干云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舊時(shí)比喻極高的地位 the skies暑濕
炎熱潮濕。《史記·大宛列傳》:“ 條枝 在 安息 西數(shù)千里,臨 西海 ,暑溼?!?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為瓦屋萬三千七百,為重屋四千七百,民無火憂,暑濕則乘其高。” 明 唐順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爭(zhēng)騖于毒利暑濕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清 王鵬運(yùn) 《<彊邨詞>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
聒耳
[grate on one's ears] [聲音] 雜亂刺耳
詳細(xì)解釋指聲音刺耳。《韓非子·顯學(xué)》:“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锶f歲之聲聒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春鼃長(zhǎng)譁,而丑音見患於聒耳?!?唐 羅隱 《城西作》詩:“野禽鳴聒耳,庭草緑侵階?!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芭家宦犞?,可也;聽久了,也覺嘈嘈雜雜,聒耳得緊。”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二:“這種雞公車非常多,有時(shí)候一來一往在路上連成著一條很長(zhǎng)的直線,嘰呀嘰呀的聲音非常聒耳。”
檐聲
雨時(shí)屋檐的流水聲。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張倅生日》詞:“宿云收盡檐聲止。玳筵開,高臺(tái)風(fēng)月,后堂羅綺?!?/p>
雨天屋檐的滴水聲。 宋 張栻 《喜雨呈安國(guó)》詩:“懸知雨意未渠已,一夜簷聲到枕間?!?/p>
曹勛名句,雜詩二十七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