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熊禾《贈陳教諭》:
每惟斯道南,七閩小鄒魯。
考亭四書學,日月行萬古。
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
南來證文獻,令人動遐慮。
斯文欠統(tǒng)一,正學真一縷。
莆陽禮義國,斂袵殷黼冔。
緋思東湖集,復齋接前緒。
至今耆俊多,淵源此其祖。
德閎有聞孫,邂逅快披睹。
儒先教化地,師傳盛稱譽。
教成畀鄰邦,祖訓有遺矩。
豈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樹。
一邑召可行,盡分皆有補。
十室有忠信,矧此萬家聚。
派近源可尋,我來重瞻遡。
當年弦誦聲,溪水自東注。
典刑前輩人,溪山正堪數(shù)。
安得杖屨陪,安溪溪頭路。
注釋參考
至今
至今 (zhìjīn) 直至此刻 up to now 至今杳無音信 直到今天 to this day;so far耆俊
年老而才能優(yōu)異者。 明 方孝孺 《癸酉歲述事》詩:“放懷禮法地,取樂文翰場,耆俊滿大廷,濟濟會冠裳。”《明史·儒林傳二·吳悌》:“時 吳岳 、 胡松 、 毛愷 并以耆俊為卿貳,與 悌 稱‘南都四君子’。”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及乎板蕩之后而念老成,播遷之餘而思耆俊,庸有及乎!”
淵源
淵源 (yuānyuán) 源流,本原 source;origin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度龂尽す軐巶鳌?事物淵源熊禾名句,贈陳教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