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齊己《荊門寄沈彬》
罷趨明圣懶從知,鶴氅褵褷遂性披。道有靜君堪托跡,
詩無賢子擬傳誰。松聲白日邊行止,日影紅霞里夢思。
珍重兩篇千里達,去年江上雪飛時。
注釋參考
靜君
屏除一切塵念的人。 五代 齊己 《荊門寄沉彬》詩:“道有靜君堪托跡,詩無賢子擬傳誰?!?宋 林逋 《山中寄招葉秀才》詩:“新憂他日榮名后,難得幽棲事靜君?!?/p>
托跡
見“ 托跡 ”。
亦作“ 托跡 ”。猶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處深山或賤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啟 《送呂山人入道序》:“而其隱也,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明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清 新小武 《易水餞荊卿》:“因此隱忍遷就,托跡屠沽?!?/p>
賢子
(1).賢能的兒子?!俄n非子·忠孝》:“父之所以欲有賢子者,家貧則富之,父苦則樂之?!?/p>
(2).多用以美稱他人之子。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 操 白:與足下同海內(nèi)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三:“ 仁杰 曰:‘陛下內(nèi)有賢子,外有賢姪,取舍詳擇,斷在圣衷?!?袁昌英 《成都灌縣青城山紀游》:“他自己的一生不夠完成這偉大的工程,幸有賢子繼承父志,如愚翁移山般,竟將這驚人的事業(yè)成就了?!?/p>
齊己名句,荊門寄沈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