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無勞久,知君更待論
出自唐代項(xiàng)斯《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下第歸)》:
名高不俟召,收采獻(xiàn)君門。
偶屈應(yīng)緣數(shù),他人盡為冤。
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
歸去無勞久,知君更待論。
注釋參考
歸去
歸去 (guīqù) 回去 go back 離家已久,今當(dāng)歸去無勞
(1).不要?jiǎng)诶?;不用勞煩。《莊子·在宥》:“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薄秲x禮·聘禮》“辯復(fù)命如聘” 漢 鄭玄 注:“自陳幣至於上介,以公賜告無勞。” 賈公彥 疏:“無勞者,勞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無勞也?!?/p>
(2).猶無須,不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故 河 不出圖, 夫子 有嘆,如或可造,無勞喟然?!薄侗笔贰べR若弼傳》:“ 叔寳 惶懼流汗,股慄再拜。 弼 謂曰:‘……無勞恐懼?!?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詩:“預(yù)傳籍籍新京尹,青史無勞數(shù) 趙 張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歐報(bào)對(duì)于中國革命之輿論》:“此其中利害, 中國 人宜自審度,無勞外人代計(jì)。”
(3).沒有勞績。《戰(zhàn)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p>
項(xiàng)斯名句,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下第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