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根霜入細,梵夾蠹難侵
出自唐代貫休《遇五天僧入五臺五首》:
十萬里到此,辛勤詎可論。
唯云吾上祖,見買給孤園。
一月行沙磧,三更到鐵門。
白頭鄉(xiāng)思在,回首一銷魂。
雪嶺頂危坐,乾坤四顧低。
河橫于闐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
空余忍辱草,相對色萋萋。
遠禮清涼寺,尋真似善才。
身心無所得,日月不將來。
白疊還圖象,滄溟亦泛杯。
唐人亦何幸,處處覺花開。
涂足油應(yīng)盡,干陀帔半隳。
辟支迦狀貌,剎利帝家兒。
結(jié)印魔應(yīng)哭,游心圣不知。
深嗟頭已白,不得遠相隨。
送迎經(jīng)幾國,多化帝王心。
電激青蓮目,環(huán)垂紫磨金。
眉根霜入細,梵夾蠹難侵。
必似陀波利,他年不可尋。
注釋參考
入細
謂深入精微處?!都t樓夢》第八二回:“‘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與‘焉知’的‘知’字對針,不是‘怕’的字眼。要從這里看出,方能入細。”
梵夾
亦作“ 梵莢 ”。亦作“ 梵筴 ”。1.佛書。佛書以貝葉作書,貝葉重迭,用板木夾兩端,以繩穿結(jié),故稱。 唐 李賀 《送沉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王琦 匯解引 唐 杜寶 《大業(yè)雜記》:“新翻經(jīng)本,從外國來,用貝多樹葉,形似枇杷葉而厚大,橫作行書,約經(jīng)多少,綴其一邊如牒然,今呼為梵夾?!薄顿Y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三年》:“又於禁中設(shè)講席,自唱經(jīng),手録梵夾?!?胡三省 注:“梵夾,貝葉經(jīng)也;以板夾之,謂之梵夾。” 清 趙翼 《祥符寺》詩:“前朝留梵莢,籤軸至今縢。”自注:“寺有 宣德 中所頒全部藏經(jīng)?!?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宋時西域取經(jīng)故事》:“北 天竺 僧 天息災(zāi) 與 施護 ,各持梵筴來獻,此 宋 時取經(jīng)故事也?!?/p>
(2).指用板夾兩端以繩穿結(jié)的書籍裝幀樣式。 宋 王鞏 《聞見近錄》:“國書嚴奉,未有如玉牒者。祖宗以來,用金花白羅紙,金花紅羅褾,黃金軸。 神宗 時,詔為黃金梵筴,以軸大難披閲也?!?/p>
貫休名句,遇五天僧入五臺五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