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論鼓鐘,于茲西雍
出自宋代佚名《大觀三年釋奠六首》:
于論鼓鐘,于茲西雍。
粢盛肥碩,有時(shí)其容。
其容洋洋,咸瞻像設(shè)。
幣以達(dá)誠(chéng),歆我明潔。
注釋參考
鼓鐘
見“ 鼓鐘 ”。
亦作“ 鼓鐘 ”。1.敲鐘。《詩(shī)·小雅·鼓鍾》:“鼓鐘將將, 淮水 湯湯,憂心且傷?!?/p>
(2).鼓與鐘?!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xùn)》:“雷鳴之聲,可以鼓鐘寫也?!?唐 鮑溶 《聞國(guó)家將行封禪聊抒臣情》詩(shī):“山知槱柞新煙火,臣望簫韶舊鼓鐘?!?宋 蘇軾 《大別方丈銘》:“我作銘詩(shī),相其木魚,與其鼓鐘?!?/p>
(3).山名。《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東三百里,曰 鼓鐘之山 , 帝臺(tái) 之所以觴百神也?!?郭璞 注:“舉觴燕會(huì),則於此山,因名為 鼓鐘 也?!?/p>
(4).古代掌管鼓鐘的官吏。 郭沫若 《奴隸制時(shí)代·駁<實(shí)庵字說>》:“又請(qǐng)看《大克鼎》吧,所錫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鐘’嗎?霝就是靈,也就是巫。龠是籥師。鼓鐘是司鼓鐘的官。因?yàn)檫@三者都和史與小臣并列,故知必是同類。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職’為錫品的例子?!?/p>
于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于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yīng)麟 《詩(shī)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shí)其目于茲云?!?/p>
(2).于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茲矣?!?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jì)于茲。”
(3).當(dāng)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wú)窮,聲稱浹乎于茲?!?顏師古 注:“于茲,猶言今茲也?!?/p>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于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妒酚洝ら死镒痈拭袀鳌罚骸敖癯忌q於茲矣?!?南朝 梁 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shè)謗木,於茲三年矣?!?/p>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zhí)銓以平,御煩以簡(jiǎn)。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jiǎn)要,復(fù)存於茲?!?/p>
佚名名句,大觀三年釋奠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靜見蝸爭(zhēng)國(guó),窮知馬福翁作者:陳著作品:俞蓀墅示以雜興四首乃用危驪塘所次唐子西韻
- 別灑不盈斟,淚灑風(fēng)煙上。
- 身閑官冷巧相如,草舍柴扉況并居作者:曾協(xié)作品:次韻汪汝馮見贈(zèng)
- 暮投山崦寺,高處絕人群
- 牛背牧兒心最樂,緩吹桐角過前溪
- 謝脁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作者:李白作品:酬殷明佐見贈(zèng)五云裘歌
- 至今此術(shù)遍天下,航少梯山空自忙作者:釋普濟(jì)作品:送日本國(guó)僧二首
- 萬(wàn)室相賀歡聲長(zhǎng),微斯人兮吾俱亡作者:李若水作品:贈(zèng)陳承務(wù)
- 世事如今盡伏輸,面能乾唾?zèng)r其余
- 對(duì)江穿野店,各路入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