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孟堅(jiān)《甲辰歲朝把筆》:
四十五番見除夕,稍知慚愧此之日。
小時辛苦習(xí)科場,惟恐一官得未得。
二十七歲方塵忝,又閱八年初實(shí)歷。
又閱十年滿兩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況逾百指家累重,蔭贍浩穰憂不給。
所以中心懷蹐跼,每至歲朝常戚戚。
前年涉險(xiǎn)趨淮幕,去年舉剡甫及格。
猶自奔波趁班見,來往時時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遠(yuǎn)近鄉(xiāng)國。
秋風(fēng)行可報(bào)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親邊知自幸,笑語團(tuán)欒竟通夕。
雖然丈夫致君澤{1~1}民事業(yè)匪僅此,要是此去無限隔。
但辦勞心供撫字,忠信尚可行蠻貊。
斷不依阿事嫵媚,亦不聚斂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淵,一聽天公無固必。
若綴班行盡向高,爐香夾侍螭坳側(cè)。
剩擬抗論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遺策。
或分一壘向邊疆,愿作長城如李勣。
霜臺直筆屏奸回,機(jī)幕飛毫草文檄。
更令小試經(jīng)綸手,黼黻曾夢江淹筆。
不然種花蒔藥老海濱,卻覓長年當(dāng)官職。
注釋參考
抗論
(1).立論。 漢 趙壹 《報(bào)皇甫規(guī)書》:“高可敷翫墳典,起發(fā)圣意;下則抗論當(dāng)世,消弭時災(zāi)?!薄蛾悤O瑒傳》:“時 興皇寺 朗法師 該通釋典, 瑒 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p>
(2).大聲爭論。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淮南 節(jié)度使 王播 ,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倖,諫議大夫 獨(dú)孤朗 、 張仲方 ……等十人,前一日詣 延英 抗論其事?!?宋 王鞏 《聞見近錄》:“既至, 文忠 抗論不屈?!?/p>
(3).相對晤談。 清 劉大櫆 《程易田詩序》:“或抗論今時之務(wù),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歌?!?/p>
(4).謂在言論上相抗衡?!稌x書·孫盛傳》:“于時 殷浩 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 盛 而已?!?/p>
(5).抗議。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故西國之民,有被壓制於政府者,必羣集抗論之,抵拒之?!眳⒁姟?抗議 ”。
回天
(1).謂權(quán)大勢重。《后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后四侯轉(zhuǎn)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dú)坐, 徐 臥虎, 唐 兩墮?!?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p>
(2).舊以皇帝為天,凡能諫止皇帝改變意志者稱回天。 唐 貞觀 四年給事中 張玄素 諫止 太宗 修 洛陽 乾元殿 , 魏徵 嘆曰:“ 張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新唐書·張玄素傳》。 宋 岳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 洵武 ﹞自度清議必弗貸,且有駟不及舌之慮,懼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憂形於色?!?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quán)》:“論失律喪師關(guān)鉅典,我雖總朝綱敢擅專?況刑書已定難更變,恐無力可回天?!?/p>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轉(zhuǎn)難以挽回的局勢?!独m(xù)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圖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別選賢者,猶或不至虐民誤國。’” 清 譚嗣同 《臨終語》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mao{1-1}主{1|1}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風(fēng)騷。”
(1).扭轉(zhuǎn)乾坤。形容權(quán)勢或力量強(qiáng)大。《北齊書·帝紀(jì)總論》:“佞閹處當(dāng)軸之權(quán),婢妾擅迴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淫刑。”《舊唐書·忠義傳下·蘇安恒》:“專國倍於 穰侯 ,迴天過於 左悺 ,則社稷危矣?!?清 洪楝園 《懸?guī)S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執(zhí)空坑,比 厓山 追隨帝后?!?/p>
(2).舊以皇帝為天,故喻諫止皇帝改變意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曰:‘善。’賜采三百疋。 魏徵 嘆曰:‘ 張公 論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外氏
指外祖父母家?!稏|觀漢記·朱暉傳》:“ 莽 ( 王莽 )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間奔入 宛城 ?!薄逗鬂h書·杜林傳》:“ 林 少好學(xué)沉深,家既多書,又外氏 張竦 父子喜文采, 林 從 竦 受學(xué),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唐 韓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公諱 素 ,字某,生七歲,喪其父,貧不能家,母夫人提以歸,教育于其外氏?!?/p>
遺策
亦作“ 遺筴 ”。亦作“ 遺筞 ”。1.失策;失算。《莊子·外物》:“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筴?!?成玄英 疏:“筭計(jì)前后鉆之凡經(jīng)七十二,筭計(jì)吉兇曾不失中?!薄秴问洗呵铩べF當(dāng)》:“ 荊 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高誘 注:“遺,猶失也?!?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虜 青犢 之兵,甚有秘計(jì);燒 烏巢 之米,本無遺策。”《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元年》:“ 向 善商財(cái),計(jì)算無遺策?!?/p>
(2).指前人遺留下來的策略計(jì)劃。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孝公 既沒, 惠文 、 武 、 昭襄王 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 漢中 ,西舉 巴 蜀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元 楊維楨 《易水歌》:“滄海君猶祖遺筴,孰與千金買方士?!?元 楊載 《東山詩為葉子實(shí)賦》:“軒冕有遺筞,高舉謝世紛。悠悠阻林莽,長與麋鹿群。” 清 顧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詩之二:“ 武靈 遺策在,猶可制 秦 人?!?/p>
(3).指古代的典籍。《后漢書·班固傳下》:“故夫顯定三才昭登之績,匪 堯 不興;鋪聞遺策在下之訓(xùn),匪 漢 不弘?!?李賢 注:“遺策, 堯 之餘策,謂《堯典》也。”
趙孟堅(jiān)名句,甲辰歲朝把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光之謎題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