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來《碧玉千峰》:
武夷溯伊洛,源自無極翁。
壁彼漳江流,洋洋滄海通。
東萊得家傳,南軒從五峰。
勿疑轍跡殊,三賢歸趣同。
注釋參考
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jù)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p>
(2).痕跡?!独献印罚骸吧菩袩o轍跡,善言無瑕讁?!?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p>
(3).猶途徑?!痘茨献印ぶ餍g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p>
見“ 轍跡 ”。
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眳⒁姟?三賢十圣 ”。
(2).三個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干 之后,與 嚴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p>
歸趣
歸趣 (guīqù) 旨趣;宗旨 purpose;aim 其經(jīng)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傳直言其歸趣而已。非例也?!獣x· 杜預《春秋序》方來名句,碧玉千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