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惟一《頌古三十六首》:
不落宮商太古音,無勞弦上發(fā)清聲。
高山流水有余意,除卻子期誰解聽。
注釋參考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gāoshān-liúshuǐ) 比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風韻高雅不俗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敝驹诹魉?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薄读凶印珕枴?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稹?董解元《西廂》 成語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高山流水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笔褂美淇资ト松袑W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有余
有余 (yǒuyú) 有剩余 have enough and to spare;have a surplus 綽綽有余 有零 more than;odd 五十有余除卻
除卻 (chúquè) 除去;除掉 nothing but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峨x思》子期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于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zhàn)N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釋惟一名句,頌古三十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