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慧遠(yuǎn)《偈頌一百零二首》: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領(lǐng)血。
憑君子細(xì)看,我亦難分雪。
耕者耕未已,種者種不歇。
目望九霄云,誰顧三伏熱。
秋收政其時(shí),全在要精潔。
升合等平分,彼我言詞絕。
暗室不可欺,吃水也防噎。
上人飽法味,道眼能昭徹。
歸來滿缽香,坐斷水云舌。
金毛恣翻躑,異獸潛深穴。
栗棘金剛?cè)?,略不通水泄?br>百草頭邊著眼看,七星用處當(dāng)風(fēng)截。
注釋參考
上人
上人 (shàngrén) 舊時(shí)尊稱僧人 Buddhist monk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sage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指職位高的統(tǒng)治者 high official 上等人 the upper class 農(nóng)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parents or grand parents 凌駕于他人之上 bully法味
佛教語。謂因參悟妙法而產(chǎn)生的悅樂。《華嚴(yán)經(jīng)·十回向品》:“愿一切眾生,得無量法味。”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僧正》詩:“已知法味樂,復(fù)悅玄言情?!薄抖鼗妥兾募ぞS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遙觀以覺人風(fēng)美,近禮方知法味濃。”
道眼
(1).佛教語。指能洞察一切,辨別真妄的眼力?!抖鼗妥兾膮R錄·維摩詰經(jīng)問疾品變文》:“必使天龍開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貍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觀之,則無足取也。若以道眼觀之,則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說·巧藝》:“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曠野中行人踩出來的小路。 劉白羽 《一個(gè)溫暖的雪夜》:“開頭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后來風(fēng)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時(shí)候一離開道眼,我們就在荒草甸子里轉(zhuǎn)游開了?!?/p>
(3).辦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個(gè)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煙消火滅?!?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來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達(dá)到目的的途徑。 梁斌 《播火記》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連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兒越走越窄,窄到擠不過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樺 《小英雄雨來》一:“ 雨來 聽出 鐵頭 話里面有道眼,就折轉(zhuǎn)身,朝著河沿跑?!?/p>
昭徹
明徹;清亮。 宋 曾鞏 《進(jìn)太祖皇帝總序狀》:“將無以使列圣巍巍之偉跡焜燿昭徹,布在方策?!?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使幽明同一昭徹,圣凡同一歸向?!?明 李贄 《禮誦藥師經(jīng)畢告文》:“經(jīng)聲昭徹,佛力隨施?!?/p>
釋慧遠(yuǎn)名句,偈頌一百零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聞叟——— 釋了惠〔宋代〕
- 平綠軒——— 蔡開〔宋代〕
- 沁園春(為老人書南堂壁)——— 蔣捷〔宋代〕
- 次乾明觀汪新恩——— 楊公遠(yuǎn)〔宋代〕
- 霜葉飛(毗陵客中聞老妓歌)——— 張炎〔宋代〕
- 贈(zèng)懷光上人——— 黃滔〔唐代〕
- 高人——— 舒岳祥〔宋代〕
- 雪后梅花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宋代〕
- 鳳棲梧(婺州席上·五之三)——— 張綱〔宋代〕
- 送王嘉叟編修出佐南昌——— 陸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