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守先疇舊,廬墓聚于此
出自近現(xiàn)代陳三立《題余堯衢同年倦知山廬圖》:
世亂占遯爻,入山斯可喜。
況守先疇舊,廬墓聚于此。
往歲竄海角,相公對(duì)拊髀。
余羨倦知翁,劫罅伏鄉(xiāng)里。
出誦唱酬作,亦驗(yàn)隱居美。
其地奧而曠,繁花竹楩梓。
上冠霞峰臺(tái),下環(huán)玉帶水。
閑身雜豚犢,課耕供祭祀。
何堪變愈亟,殺聲沸兩耳。
翁踵作流人,曲江已前死。
局蹐庇一椽,吟鬢換星晷。
眼穿不獲歸,烽隧暗南紀(jì)。
飛夢(mèng)亦吹殘,慰情留畫紙。
汪生筆奪真,臥起墨云里。
吾儕等飄梗,有命篤行李。
期予織屨山,回戈雪國恥。
注釋參考
先疇
先人所遺的田地?!段倪x·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nóng)服先疇之畎畝?!?呂延濟(jì) 注:“先疇,先人畎畝。”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序:“朝榮舊德之序,野賴先疇之業(yè)?!?清 顧炎武 《桃花溪歌贈(zèng)陳處士梅》:“嘉蔬名木本先疇,海志山經(jīng)成外史?!?/p>
廬墓
(1).古人于父母或師長死后,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hù)墳?zāi)?,謂之廬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子貢 廬墓處也?!?唐 張說 《唐故廣州都督甄公碑》:“天后臨朝,再加辟命,皆辭以親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廬墓?!薄睹魇贰崅鳌罚骸?珝 初遭母喪,廬墓三年?!?/p>
(2).指服喪期間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漢書·申屠蟠傳》:“ 玉 之節(jié)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shí),尚當(dāng)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肚迨犯濉ぱ魝魉摹づ涿贰罚骸坝懈改感值芷拮又穑刑飯@廬墓之戀?!?/p>
于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shí)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shí)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p>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思計(jì)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fù)還之?!?/p>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dú)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fù)歸于正,蓋三百年於此矣?!?/p>
陳三立名句,題余堯衢同年倦知山廬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