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廌《嵩陽書院詩》:
束發(fā)從政事,佩緩曳長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問之爾何由,必曰因業(yè)儒。
自致或世賞,因儒升仕涂。
一朝希斗祿,輒與故步殊。
佞夫?qū)C脑?,要路事馳驅(qū)。
俗夫抗塵容,勾校迷墨朱。
自謂尚市道,不若效賈區(qū)。
何必念故業(yè),易地有蘧廬。
嵩陽敞儒廢,遠(yuǎn)自唐之廬。
章圣旌隱君,此地構(gòu)宏居。
崇堂講遺文,寶樓藏賜廢。
賞田逾千畝,負(fù)笈昔云趨。
勸農(nóng)桑使者,利心巧阿諛。
飛廢檄大農(nóng),鬻此奉時(shí)須。
垣墻聚蓬蒿,觀殿巢鳶烏。
二紀(jì)無人跡,荒榛誰掃除。
桑羊固可烹,縣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
仁賢任阿衡,天地一朝蘇。
已責(zé)復(fù)蠲斂,肉骨生膏腴。
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蕪。
淮西高夫子,為政多美譽(yù)。
百里政肅雍,民不困追胥。
憤彼釋老子,遺廢遍山隅。
吾儒一何衰,廢跡可嗟吁。
連牋叩洛尹,移文諷使車。
義有子衿恥,功將泮水俱。
興衰雖在天,此意良可書。
卻思鬻此者,於儒與何誅。
又思昔縣令,亦昔儒之徒。
興儒有美意,無忘高大夫。
注釋參考
何必
何必 (hébì)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何必去那么早故業(yè)
故業(yè) (gùyè) 原有的基業(yè) former empire 孝公既沒, 惠文、 武、 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 漢中,西舉巴蜀?!?漢· 賈誼《過秦論》 舊時(shí)的職業(yè) former occupation )始復(fù)上街理其故業(yè)?!?· 《柳敬亭傳》易地
(1).互換所處的地位?!睹献印るx婁下》:“ 禹 、 稷 、 顏?zhàn)?,易地則皆然。”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shí)》:“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yán)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p>
(2).交換土地。《史記·張儀列傳》:“ 秦 要 楚 欲得 黔中 地,欲以 武關(guān) 外易之。 楚王 曰:‘不愿易地,愿得 張儀 而獻(xiàn) 黔中 地。’”
平地?!读w·戰(zhàn)車》:“戰(zhàn)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漢書·晁錯(cuò)傳》:“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 匈奴 之眾易撓亂也。”
蘧廬
古代驛傳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猶今言旅館?!肚f子·天運(yùn)》:“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 郭象 注:“蘧廬,猶傳舍?!?唐 劉禹錫 《管城新驛記》:“蘧廬有甲乙,牀帳有冬夏?!?金 黨懷英 《村齋遺事》詩:“人生天地真蘧廬,外物擾擾吾何須。” 嚴(yán)復(fù) 《原強(qiáng)》:“法制者,圣人之芻狗,先王之蘧廬也,一陳不可復(fù)用,一宿不可復(fù)留。”
李廌名句,嵩陽書院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