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舉進(jìn)士時,吾始數(shù)歲,未學(xué)也。
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cè),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
昌言舉進(jìn)士,日有名。
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學(xué)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
昌言聞吾廢學(xué),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
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fù)學(xué)。
又?jǐn)?shù)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出文十?dāng)?shù)首,昌言甚喜稱善。
吾晚學(xué)無師,雖日當(dāng)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今十余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qiáng)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shù)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
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于昌言獨(dú)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沖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
聞介馬數(shù)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
”凡虜所以夸耀中國者,多此類。
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
”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注釋參考
中國
中國 (Zhōngguó) 古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后成為我國的專稱。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面積9600000平方公里,人口12億(1994),首都北京 China 中國應(yīng)當(dāng)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xiàn) 中國 (zhōngguó) 指中原地區(qū) Central Plains 與中國抗衡?!顿Y治通鑒》 驅(qū)中國士眾。 將中國人。 京城 capital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对姟ご笱拧?h3>不測不測 (bùcè) 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禍患;意外 contingency;accident;mishap 禍且不測,敢望報乎?——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qiáng)秦。——《戰(zhàn)國策·燕策》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獫h·賈誼《過秦論》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以防不測;險遭不測;不可探測的至于
至于 (zhìyú) 表示程度、范圍 as for 至于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動詞,抵達(dá)。)——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濉?劉開《問說》 表示另提一件事 as to 至于我個人的意見,以后再提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xiàn)代漢語所沿用 as for;go so far as to 至于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于怨誹之多?!巍?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于農(nóng)夫小民?!巍?蘇軾《教戰(zhàn)守》震懼
震驚,懼怕?!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罚骸办妒?齊國 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wù)盡其誠。 齊國 大治?!薄稌x書·孫恩傳》:“畿內(nèi)諸縣處處蜂起,朝廷震懼,內(nèi)外戒嚴(yán)?!薄睹魇贰とf元吉傳》:“於是 兩廣 、 云南 軍不戰(zhàn)而潰……會聞 汀州 破,人情益震懼。”
失辭
亦作“ 失詞 ”。言辭失當(dāng)?!蹲髠鳌ば辍罚骸?彘子 以為諂,使 趙括 從而更之,曰:‘行人失辭?!?杜預(yù) 注:“言誤對?!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將閭 曰:‘……受命應(yīng)對,吾未嘗敢失辭也?!?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激雷不能追既往之失辭, 班輸 不能磨斯言之既玷?!?廖仲愷 《史堅如石像開幕演說》:“我國對于庚子之役,實(shí)多未明其重要意義。‘拳匪’二字實(shí)為失詞?!?/p>
以為
以為 (yǐwéi) 認(rèn)為 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啤?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巍?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顿Y治通鑒》 自以為必死?!顿Y治通鑒·唐紀(jì)》 以為豪?!鳌?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夷狄
(1).古稱東方部族為 夷 ,北方部族為 狄 。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漢書·蕭望之傳》:“圣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后諸夏,先諸夏而后夷狄?!?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家家養(yǎng)子學(xué)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魯迅 《墳·論“ta{1-1}媽{1-1}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風(fēng)氣漸漸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p>
(2).指邊遠(yuǎn)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秶Z·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dāng)?shù)也。” 唐 韓愈 《毛穎傳》:“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 管城 ?!?唐 聶夷中 《行路難》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
(3).視為夷狄。《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薄豆騻鳌べ夜辍罚骸捌渲^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 五代 之君而視 十國 ,夷狄之則未可也?!?/p>
蘇洵名句,送石昌言使北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