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慮頓焉息,于茲開我顏
出自宋代呂定《追和蘇子瞻游峽山寺韻》:
山迥寶華閣,水繞金鎖灣。
塵慮頓焉息,于茲開我顏。
疎鐘日夕動,老僧林下還。
天風(fēng)吹白云,悠悠滿松關(guān)。
歸猿有余悲,月明嘯空山。
仙人自何來,翱翔八極間。
手把玉芙蓉,吟笑鏘佩環(huán)。
歌罷忽飛去,千峰堆翠鬟。
注釋參考
塵慮
猶俗念。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道芽期日就,塵虜乃冰釋?!?金 元好問 《少林雨中》詩:“重羨禪棲客,都無塵慮侵?!?清 李漁 《憐香伴·狂喜》:“我勸你,左手持螯、右舉觴,把塵慮盡皆滌盪?!?/p>
于茲
(1).在此?!稌けP庚上》:“我王來,既爰宅于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于茲云。”
(2).于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茲矣?!?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于茲?!?/p>
(3).當(dāng)今,今世?!稘h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顏師古 注:“于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于茲先生,秉德恭勤?!?/p>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shè)謗木,於茲三年矣?!?/p>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zhí)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fù)存於茲?!?/p>
呂定名句,追和蘇子瞻游峽山寺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