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出自宋代陳與義《得張正字詩(shī)》: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wàn)事已無(wú)機(jī)。
歲暮塔孤立,風(fēng)生鴉亂飛。
此時(shí)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注釋參考
送老
(1).養(yǎng)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雜詩(shī)》之十四:“何時(shí)一茅屋,送老白云邊?!?唐 李商隱 《杜工部蜀中離席》詩(shī):“美酒 成都 堪送老,當(dāng)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蘇軾 《送王敏仲北使》詩(shī):“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猶送終。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一齊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薄段饔斡洝返谌兀骸鞍寻遵R賣了,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翱焯嫖掖┝怂屠系囊路伊⒖叹鸵チ恕!眳⒁姟?送終 ”。
(3).舊時(shí)風(fēng)俗。女嫁之夕,女伴為之送別,謂送之與丈夫偕老。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卷四:“ 嶺 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飾廟坐,女伴亦盛飾夾輔之,迭相歌和,含情凄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將別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
茅屋
茅屋 (máowū)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shù)暮?jiǎn)陋房子 thatched cottage;hut人跡
人跡 (rénjì) 人的足跡;指人 human footmarks(或footprints);traces of human presence 荒無(wú)人跡陳與義名句,得張正字詩(sh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