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若川《三韻雜詠七首》:
足隨意以行,目惟心所視。
若必待使之,動行即相戾。
是故造自然,斯為理之至。
注釋參考
動行
施行;走動;行動。《國語·楚語上》:“節(jié)制義以動行之,恭敬以臨之?!薄洞蟠鞫Y記·哀公問五義》:“動行不知所務(wù),止立不知所定?!薄逗鬂h書·寇榮傳》:“閶闔九重,陷穽步設(shè),舉趾觸罘罝,動行絓羅網(wǎng)?!?/p>
相戾
前后矛盾;相違背。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然 魏公 既知藉民為兵之害矣,而 陜西 義勇之制,實出於公;雖 司馬溫公 極言其不便,竟不為止,又何與前言相戾也。”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 朱子 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説相戾?”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女神名號》:“歲以正月十五日、三月廿三日,遣官致祭。蓋其時將遣 鄭和 等浮海使外國,故祈神威靈,以助天聲,與孝女封號事若相戾,然於敬奉靈祗,則二圣一揆也。”
李若川名句,三韻雜詠七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