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稽山行》: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湯湯,千里亙大野,勾踐之所荒。
春雨桑柘綠,秋風(fēng)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處處起魚梁。
陂放萬頭鴨,園覆千畦姜。
舂碓聲如雷,私債逾官倉。
禹廟爭奉牲,蘭亭共流觴。
空巷看競渡,倒社觀戲場。
項里楊梅熟,采摘日夜忙,翠籃滿山路,不數(shù)荔枝筐,星馳入侯家,那惜黃金償。
湘湖蓴菜出,賣者環(huán)三鄉(xiāng)。
何以共烹煮,鱸魚三尺長。
芳鮮初上市,羊酪何足當(dāng)。
鏡湖滀眾水,自漢無旱蝗。
重樓與曲檻,瀲灩浮湖光。
舟行以當(dāng)車,小繖遮新妝。
淺坊小陌間,深夜理絲簧。
我老述此詩,妄繼古樂章;恨無季札聽,大國風(fēng)泱泱。
注釋參考
何以
何以 (héyǐ)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烹煮
燒煮。 宋 蘇軾 《和陶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未忍便烹煮,繞觀日百廻?!?/p>
三尺
三尺 (sānchǐ)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鳌?高啟《書博雞者事》陸游名句,稽山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