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普寧《偈頌二十一首》:
去年十月十七,被命來尸敗席。
陳逋弊積如山,中外倉庫亦立。
勉效佛在世時,持缽沿門求乞。
不憚涉險登危,波波為眾竭力。
逗到四月十五,恰滿六個月日。
諸方禁足安居,雙林豈容禁足。
領眾展轉(zhuǎn)求賢,然后求已的實。
心空及第歸來,和這自己拋擲。
更有一事告報,古圣言端語的。
寧可熱鐵纏身,不受信心人衣。
寧可鎔鉛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吃飯忽咬著砂,一生參學事畢。
若不量彼來處,水也難消一滴。
且譊在什麼處,直待當來問彌勒。
注釋參考
展轉(zhuǎn)
展轉(zhuǎn) (zhǎnzhuǎn) 翻身貌。多形容臥不安席 toss about (in bed) 經(jīng)過許多人的手或經(jīng)過許多環(huán)節(jié)的地方 pass through many hands or places 展轉(zhuǎn)四明天臺。—— 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求賢
尋求賢能的人?!对姟ぶ苣稀ぞ矶颉罚骸啊毒矶?,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薄端问贰ぶ伊x傳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p>
然后
然后 (ránhòu) 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fā)生后,接著發(fā)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then;after that 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的實
真實;確實;實在。 唐 寒山 《詩》之二八七:“自憐心的實,堅固等金剛。” 宋 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臣竊詳 適 ( 羅適 )若曾用水平打量見的實丈尺,必不謂之約量?!?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二折:“今日箇 蕭何 反間施謀智,黑洞洞不知一個的實。”《西游記》第六回:“菩薩聞言,即命 惠岸行者 道:‘你可快下天宮,到 花果山 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澳闾嫖艺h這事,須要十分的實。”
釋普寧名句,偈頌二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