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普《有感》:
后人百事不如古,創(chuàng)立造為難悉數(shù)。
一百茍且萬千年,一夫阿狥彌九土。
神仙不死豈有之。
起自秦皇并漢武。
蜀陵冀角民鼓亂,樓殿至今連海宇。
從明未載心神飛,無根金人忽如睹。
膏肓遂成不可治,五教壅寒生民苦。
帝城元夜移三山,天河七夕橋織女。
倡優(yōu)侏儒為戲樂,淫詞浮文作貢舉。
賣鹽沽酒充科賦,吹{1|1}簫執(zhí)籥送喪死。
一般更有亂生我,背棄劬勞事歌舞。
造端良是魏隋間,以至開元遂為瘉。
四海之人皆若狂,諛舌紛紛蔽明主。
五鳳樓前舞千秋,漁陽動地來鼙鼓。
六飛倉卒冒煙塵,兩京流血欲漂杵。
此禍端從逸欲生,國無良臣致惑蠱。
事君事親不在是,福壽自有千門路。
曲禮三千無一條,六經(jīng)百氏無一語。
空隨流俗作愚蒙,并將四海蒼生誤。
先儒未嘗論及此,共慶重闈或可許。
不知沿習(xí)祗可傷,明知故作非相與。
忠告善道不是從,已所不欲當絜矩。
豈知謬致一瓣香,面把黨人作聾瞽。
注釋參考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沿習(xí)
(1).因襲。 清 黃遵憲 《雜感》詩:“古人棄糟粕,見之口流涎;沿習(xí)甘剽盜,妄造叢罪愆。” 郭沫若 《蒲劍集·屈原考》:“這種風(fēng)俗,沿習(xí)至今,未嘗中輟。”
(2).向來因循的習(xí)慣。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士大夫家祭多不同,蓋五方風(fēng)俗沿習(xí),與其家法所從來各異,不能盡出於禮?!?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后儒之所謂著察者,亦是狃於聞見之狹,蔽於沿習(xí)之非?!?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葛端肅公家訓(xùn)》:“予謂既非沿習(xí),又無素考,一旦改度,理不可從?!?/p>
可傷
可悲;可憐。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傷?。嗍甯钢鶒阂??!薄端疂G后傳》第一回:“可傷 宋公明 被奸臣藥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p>
明知
明知 (míngzhī) 知道得很清楚 be fully aware;know perfectly well 明知故問故作
故作 (gùzuò) 假裝處于某一狀態(tài)或情況 pretend 不要故作天真相與
相與 (xiāngyǔ)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together;deal with sb.;get along with sb. 舍人相與諫?!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fā)也?!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因相與言?!濉?梁啟超《譚嗣同傳》陳普名句,有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炫彩方塊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