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黃應武《念奴嬌》
乾坤開辟,桂林有、元氣自來融結。石磴盤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窟宅幽深,泉源清遠,不是靈神擘。潛通後洞,張劉萬古遺跡。輸我長劍凌虛,六塵盡掃,銀海秋波碧。志氣飄飄游物外,惟有清風知得。喚起白龍,護持飆馭,稽首朝金闕。山靈欣喜,紫云已在詩壁。
注釋參考
石磴
石級;石臺階。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四:“約有十數(shù)里,方得石磴,磴有百來級,級盡方是平地。”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云從石磴中間出,月向香臺下界生?!薄妒辗偂?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兒只有二寸來寬,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腳板貼緊石磴橫過來,咬著牙關彆足氣,才能升上一磴?!?/p>
盤空
繞空;凌空。 宋 辛棄疾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詞:“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元 袁桷 《隱居圖賦》:“ 伯陽 一去而不返,玄鶴盤空而將還?!?清 杜岕 《秋日登長干九層塔》詩:“瞻禮嘗百人,盤空緬締造?!?蔡寅 《讀柳古楂先生<養(yǎng)馀齋詩集>》詩:“后起韜廬占一席,盤空硬語落毫巔?!?/p>
木杪
木杪 (mùmiǎo) 樹梢 treetop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薄渡癞惤?jīng)·中荒經(jīng)》:“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xiàn)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p>
(3).耳的別名?!短接[》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p>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岳,即此?!妒酚洝ば⑽浔炯o》:“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岳 霍山 也?!?/p>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p>
(7).山名。 陜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陜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p>
(8).星名。屬于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薄缎墙?jīng)》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p>
屹然
屹然 (yìrán) 高聳;有威嚴;堂堂;威風凜凜 towering;majestic 屹然不動中立
中立 (zhōnglì) 處于對立的雙方之間,不傾向或偏袒一方 neutral 嚴守中立 獨立 independent黃應武名句,念奴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