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裳重譯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來
出自元代傅若金《岳陽中秋值安南貢使因懷舊游》:
洞庭秋氣滿龍堆,為客偏驚節(jié)序催。
鐵笛乍聞云外過,瓊樓應(yīng)傍月中開。
越裳重譯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來。
忽憶舊游今萬里,天涯長見雁飛回。
注釋參考
越裳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嘗 ”。古南海國名。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成王 之時(shí), 越常 獻(xiàn)雉?!卑矗稘h書·賈捐之傳》 顏師古 注引此作“越嘗”。 漢 張衡 《東京賦》:“北燮 丁令 ,南諧 越常 ?!薄逗鬂h書·南蠻傳》:“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國 。 周公 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xiàn)白雉。” 唐 杜甫 《諸將》詩之四:“ 越裳 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明 唐寅 《白燕》詩:“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烏頭 漢 使歸?!?/p>
重譯
重譯 (chóngyì) retranslate 輾轉(zhuǎn)翻譯 山川長遠(yuǎn),習(xí)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重新翻譯溟海
(1).神話傳說中的海名?!读凶印珕枴罚骸敖K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識(shí)池沼之褊?!?/p>
(2).大海。 漢 袁康 《越絕書·內(nèi)傳陳成恒》:“ 越王 句踐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內(nèi)不自量,與 吳 人戰(zhàn),軍敗身辱,遺先人恥,遯逃出走,上棲 會(huì)稽山 ,下守溟海,唯魚鱉是見。’” 唐 高適 《同群公出獵海上》詩:“層陰漲溟海,殺氣窮幽都。” 清 顧炎武 《天津》詩:“內(nèi)以輔神京,外徹溟海際?!?/p>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風(fēng)卷溟海,萬里揚(yáng)砂礫?!?/p>
浮槎
(1).槎,同“ 查 ”。木筏。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陽 千種花,潤 梁園 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阻隔著 黃河 雪浪,那怕他天漢浮槎?!?/p>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韋應(yīng)物 《龍?zhí)丁吩姡骸袄艘¢兑辣卑叮ǚ謺匀战|山?!?明 徐復(fù)祚 《投梭記·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吳玉章 《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憶·序詩》:“ 東亞 風(fēng)云大陸沉,浮槎東渡起雄心?!?/p>
傅若金名句,岳陽中秋值安南貢使因懷舊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