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曹鄴《賀雪寄本府尚書》
雨雪不順時,陰陽失明晦。
麥根半成土,農(nóng)夫泣相對。
我公誠訴天,天地忽已泰。
長飆卷白云,散落群峰外。
拂砌花影明,交宮鶴翎碎。
宿鳥晨不飛,猶疑月光在。
碧樹香盡發(fā),蠹蟲聲漸退。
有客懷兔園,吟詩繞城內(nèi)。
注釋參考
不順
(1).不順理。《詩·大雅·桑柔》:“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朱熹 集傳:“彼不順理之君則自以為善而不考眾謀?!薄睹献印けM心上》:“ 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順,放 太甲 于 桐 ,民大悅; 太甲 賢,又反之,民大悅?!?/p>
(2).不順從;不歸順;叛逆?!睹献印るx婁上》:“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 漢 史岑 《出師頌》:“西夷不順,東夷遘逆?!?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 青海 卜藏丹津 不順, 憲皇帝 命 年 為撫遠(yuǎn)大將軍、 岳鐘琪 為奮威將軍,率兵討之?!?/p>
(3).不稱心。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俺娘錢親鈔緊:女心里憎惡,娘親近;娘愛的女不順。娘愛的郎君個個村,女愛的卻無銀?!?/p>
陰陽
陰陽 (yīn-yáng) 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古代哲學(xué)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范疇,并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zhì)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冻o·屈原·涉江》 日月運轉(zhuǎn)之學(xué) 陰陽歷算。——《后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秴问洗呵铩げ旖瘛?h3>明晦(1).明暗;晴陰。 南朝 梁武帝 《擬明月照高樓》詩:“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宋 曾鞏 《擬峴臺記》:“若夫雪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清 徐昂發(fā) 《雁門關(guān)》詩:“嵐光自摩蕩,巖壑遞明晦?!?/p>
(2).人世與陰間。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盧仆射從史》:“吾已免離,下視湯火,豈復(fù)低身而臥其間乎?且夫據(jù)其生死,明晦未殊,學(xué)仙成敗,則無所異。吾已得煉形之術(shù)也。”
曹鄴名句,賀雪寄本府尚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如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