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舊法最為良,頗記中丞耿壽昌
出自宋代牟巘五《餞高仁卿農(nóng)丞奉使還北》:
常平舊法最為良,頗記中丞耿壽昌。
此意推行在人耳,肯教豐歉制低昂。
注釋參考
常平
(1).古代一種調(diào)節(jié)米價的方法。筑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chuàng)。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利源調(diào)度·常平》:“ 漢宣帝 時數(shù)豐稔, 耿壽昌 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貴則減價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無人,胥歸無益?!?/p>
(2).即常平倉?!端问贰な池浿旧稀罚骸?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增價以糴,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歲饑即下其直予民?!?北周 庾信 《羽調(diào)曲》:“錢則都內(nèi)貫朽,倉則常平粟紅?!?/p>
(3).長期平衡?!缎绿茣㈥虃鳌罚骸爸T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yuǎn),不數(shù)日即知,是能權(quán)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p>
中丞
[an official's name]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詳細(xì)解釋(1). 漢 代御史大夫下設(shè)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 東漢 以后,以中丞為御史臺長官。 明 清 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nèi)領(lǐng)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清 梁章鉅 《稱謂錄·巡撫》:“ 明 正統(tǒng)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鄒來學(xué) 廵撫 順天 、 永平 二府……今廵撫之稱中丞,蓋沿于此。” 清 錢大昕 《內(nèi)閣侍讀嚴(yán)道甫傳》:“ 畢中丞 沅 廵撫 陜西 ,招至官齋,為文字交?!?/p>
(2).指宮官,內(nèi)官。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琵琶》:“ 文宗 朝,有內(nèi)人 鄭中丞 ,善胡琴?!痹ⅲ骸爸胸?,即宮人之官也?!?/p>
壽昌
長壽昌盛?!稌x書·穆帝紀(jì)》:“督護(hù) 戴施 獲其傳國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百僚畢賀?!?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 周南 留滯古所惜, 南極老人 應(yīng)壽昌?!?明 劉基 《處州分元帥府同知副都元帥石末公德政碑頌》:“祝公于天,錫公壽昌?!?/p>
牟巘五名句,餞高仁卿農(nóng)丞奉使還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