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朱槔《自作挽歌辭》:
憂幽坐南軒,萬壑取我囚。
疾雷且不聞,焉知草蟲愁。
強(qiáng)顏理編簡(jiǎn),閱世如東流。
滔滔竟不返,誰復(fù)操戈矛。
天涯念孤侄,攜母依諸劉。
書來話悲辛,心往形輒留。
先塋托仙峰,山僧掃梧楸。
二女隨母住,外翁今白頭。
伯氏尚書郎,名字騰九州。
仲兄中武舉,氣欲無羌酋。
棣華一朝集,荊樹三枝稠。
堂堂相繼去,遺我歸山丘。
漆園夢(mèng)方覺,白有云正浮。
憑陵若蹈空,何處停華辀。
故鄉(xiāng)豈不懷,屋食良易謀。
自我識(shí)廢興,於天無怨尤。
平生喜聞詩(shī),此詩(shī)當(dāng)挽謳。
不須生芻奠,君從二兄游。
注釋參考
先塋
先人墳塋。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 敬皇后 梓宮,啟自先塋,將祔于 興安陵 。” 宋 范公偁 《過庭錄》:“爾何所見,吾正恐愚民致疑,害爾先塋耳?!?清 龔自珍 《某生與友人書》:“君家先塋 鄧尉 側(cè),佳木生之雜紺碧?!?/p>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shī):“野老時(shí)相訪,山僧或見尋?!?唐 劉長(zhǎng)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shī):“山僧獨(dú)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shī):“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shí)面。” 清 魏源 《武林紀(jì)游》詩(shī)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p>
(2).僧人自稱的謙詞?!段鍩魰?huì)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p>
梧楸
梧桐與楸樹。二木皆逢秋而早凋?!冻o·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南朝 梁 鮑泉 《秋日》詩(shī):“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黃?!?唐 劉禹錫 《秋聲賦》:“至若松竹含韻,梧楸蚤脫;驚綺疏之曉吹,墮碧砌之涼月。”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shī)之二:“璧月鑒廉櫳,珠星絡(luò)梧楸?!?/p>
朱槔名句,自作挽歌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