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之事則嘗聞,男兒讀書業(yè)有用
出自宋代晁補之《送張緡子望太常簿》:
張侯于我丈人行,十年江湖心鄉(xiāng)往。
平生獨立白雪曲,少時妙譽青云上。
胡為四十尚飄蓬,逢衣騎馬鄴城中。
將軍寶帳簪履肅,開府畫筵簫鼓雄。
況復(fù)儒宮飽閑暇,堂有叢書竹蕭灑。
論文不厭夜經(jīng)過,起看北斗插黃河。
相逢安得怨寂莫,仲宣樓頭良可樂。
何當(dāng)奇計出番禺,未應(yīng)長檄開邛筰。
太常句稽亦不冗,少卿淑問清時重。
俎豆之事則嘗聞,男兒讀書業(yè)有用。
歸去天邊道路長,東風(fēng)春草滿池塘。
美人不來時晼晚,誰與玩此林間芳。
注釋參考
俎豆
俎豆 (zǔdòu)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dish and platter 指奉祀 offer sacrifices to 俎豆千秋男兒
男兒 (nán ér) 男子漢 man 男兒有淚不輕彈 指丈夫 husband讀書
讀書 (dúshū)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read 正式學(xué)習(xí)一個科目或課程 study 她讀書很用功有用
有用 (yǒuyòng) 可以利用、有價值、耐用 valuable;useful 食物對動物有用,濕潤對植物有用晁補之名句,送張緡子望太常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