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寄維陽許待制》:
當(dāng)時永叔在楊州,中秋待月后池頭。
約公準擬與我敵,是夜二雄利矛。
我時小卻避其銳,風(fēng)愁雨怛常娥羞。
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虬。
作詩夸詫疑天公,愛惜光彩向此收。
四坐稽顙嘆辯敏,文字響亮如清球。
更后數(shù)日我北去,相與送別城門樓。
誰知康成能飲酒,一飲三百杯不休。
雞鳴各自便分散,山光寺側(cè)停畫舟。
我來謁公公未起,臥索大白須扶頭。
而今倏忽已八載,公領(lǐng)府事予居憂。
歐陽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詔傳星流。
問公可憶羊叔子,雖在軍中常緩帶而輕裘,寄聲千里能信不。
注釋參考
夸詫
亦作“夸吒”。猶夸耀。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麞麂履舄,文組綵緤,驕奢僭主,轉(zhuǎn)相夸詫, 箕子 所唏,今在僕妾。”《后漢書·王符傳》引作“夸咤”。 李賢 注:“咤與詫通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俄覩幕帟茵毯,華煥無比,此外松竹花卉皆稱是, 鈞 之醵率畢至。由是公卿間靡不夸詫?!薄端问贰埲トA傳》:“ 浙 人每迓朝使,必列步騎以自夸詫, 誼 與 承翰 竊笑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