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虞儔《揚司理章公挽詩》:
宦游曾記舊桐川,泮水凄涼愧鄭虔。
怪得儒流有師法,知從鄉(xiāng)老得心傳。
未酬龍伯連鰲手,遽作維揚跨鶴仙。
太息孔門空用開,不教一柱果擎天。
注釋參考
怪得
見“ 怪底 ”。
儒流
儒士之輩。 唐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詩:“交態(tài)知浮俗,儒流不異門?!薄短綇V記》卷四○一引 唐 柳祥 《瀟湘錄·張珽》:“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感遇詩》:“ 宋 世五言古,惟《感興》三十八章,尚有拾遺風格,雖多作儒流見解,其體製實高出一時?!?/p>
師法
(1) [imitate]∶在學問和技藝上效法
言禹功甚當,可師法。——《書·皋陶謨》注
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
值得師法的地方頗多
(2) [knowledge or technique handed down by one's master]∶師傅傳授的學問和技術(shù)
不失師法
詳細解釋(1).老師傳授的學問和技術(shù)。《荀子·修身》:“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器用》:“蓋有所傳授,各守師法,后人莫敢輒改?!?清 皮錫瑞 《經(jīng)學歷史·經(jīng)學昌明時代》:“ 漢 人最重師法,師之所傳,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胡適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做木匠的人,單有鋸鑿鉆刨,沒有規(guī)矩師法,決不能造成木器。”
(2).效法,學習?!稌ひ骛ⅰ贰皫熑瓴浴?孔 傳:“言 禹 功甚當,可師法?!?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諸色人中,有……經(jīng)術(shù)精深,可為師法者。”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德業(yè)文章,皆可師法?!?魯迅 《華蓋集·夏三蟲》:“古今君子,每以禽獸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蟲,值得師法的地方也多著哪?!?/p>
知從
亦作“ 知縱 ”。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fā)。 漢 律定為有罪?!逗鬂h書·梁統(tǒng)傳》:“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黨,以懲隱匿。” 李賢 注:“知縱謂見知故縱, 武帝 時立見知故縱之罪,使 張湯 等著律?!?/p>
鄉(xiāng)老
(1).《周禮》官名。地官之屬。掌六鄉(xiāng)教化,每二鄉(xiāng)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謂之“三公”,在鄉(xiāng)謂之“鄉(xiāng)老”?!吨芏Y·地官·序官》:“鄉(xiāng)老,二鄉(xiāng)則公一人?!?鄭玄 注:“老,敬稱也。王置六鄉(xiāng),則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內(nèi)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鄉(xiāng)之教,其要為民,是以屬之鄉(xiāng)焉?!币徽f,鄉(xiāng)老為致仕之尊官,或鄉(xiāng)黨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無職掌,其人亦不必備。參閱 清 李惇 《群經(jīng)識小·鄉(xiāng)老鄉(xiāng)大夫》。
(2).指鄉(xiāng)里年高德劭的人。 唐 盧綸 《送菊潭王明府》詩:“唯應理農(nóng)后,鄉(xiāng)老賀君閑?!薄肚迤缴教迷挶尽ぱ蚪前缿?zhàn)荊軻》:“設祭於享堂,哭泣甚哀,鄉(xiāng)老、從人無不下淚?!?清 馬建忠 《上李相伯言出洋工課書》:“罪名定於鄉(xiāng)老,酷吏無所舞其文?!?/p>
得心
猶遂心。 漢 焦贛 《易林·隨之萃》:“得心懽忻,和悅相樂?!?/p>
虞儔名句,揚司理章公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