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初識面越庠時,馀教嘗蒙覺后知
出自宋代強至《依韻走筆和答徐無畏見招》:
憶初識面越庠時,馀教嘗蒙覺后知。
早念兒童能刻賦,晚逢夫子許言詩。
從容江介心方壯,蹭蹬京華鬢已衰。
道舊不須親握手,滿篇往事略無違。
注釋參考
識面
(1).相見。 唐 韓愈 《答張徹》詩:“首敍始識面,次言后分形?!?宋 陸游 《贈應(yīng)秀才》詩:“辱君雪里來叩門,自説辛勤求識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河工奢侈之風(fēng)》:“有為賓主數(shù)年,迄未識面者?!?/p>
(2).見過面;熟識。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閉門不出入,人無識面者?!薄稏|周列國志》第七十回:“看著路傍,專望一識面之人經(jīng)過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從未有過一個僅僅識面的男子對她這樣地關(guān)切,這樣地?zé)嵝?,并且這樣地努力想博她的歡心?!?/p>
(3).猶世面?!度辶滞馐贰返诙呋兀骸芭?!你這死不見識面的貨?!?/p>
后知
(1).覺悟較晚。亦指覺悟較晚者。《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孫中山 《民權(quán)主義》第三講:“先知先覺者為發(fā)明家,后知后覺者為宣傳家,不知不覺者為實行家?!?/p>
(2).后來的知己?!秴问洗呵铩な丫罚骸?豫讓 笑而應(yīng)之曰:‘是﹝為﹞先知報后知也,為故君賊新君矣?!?陳奇猷 集釋:“‘是’下當(dāng)從《策》補‘為’字,否則文不成義……此文‘是為先知報后知’猶言為 智伯 報 襄子 耳?!?/p>
強至名句,依韻走筆和答徐無畏見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