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出自唐代劉得仁《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shí)。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
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
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
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
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xì)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
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shù),仙田雪覆芝。
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
如何遂閑放,長(zhǎng)得在希夷。
空務(wù)漁樵事,方無(wú)道路悲。
謝公臺(tái)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
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yù)賦詩(shī)。
注釋參考
禪客
(1).佛教語(yǔ)。禪家寺院,預(yù)擇辯才,應(yīng)白衣請(qǐng)說(shuō)法時(shí),使與說(shuō)法者相為答問(wèn),謂之禪客。亦用以泛稱參禪之僧。 唐 劉長(zhǎng)卿 《云門寺訪靈一上人》詩(shī):“禪客知何在,春山到處同。” 宋 蘇軾 《初發(fā)嘉州》詩(shī):“野市有禪客,釣臺(tái)尋暮煙?!薄端疂G傳》第四回:“長(zhǎng)老一面叫職事僧人留住眾禪客,再回禪堂,自去坐禪?!?/p>
(2).梔子的別稱。見 元 程棨 《三柳軒雜識(shí)》。
異跡
(1).不同的行為、行跡。 晉 慧遠(yuǎn) 《沙門袒服論》:“於是服膺圣門者,咸履正思順,異跡同軌,緬素風(fēng)而懷古,背華俗以洗心?!?/p>
(2).優(yōu)異的政績(jī)。《漢書·路溫舒?zhèn)鳌罚骸斑w 臨淮 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晉 袁宏 《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 鴻 官至 瑯邪 太守,所在有異跡?!?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啟》:“民無(wú)隱情,治有異跡?!?/p>
(3).反叛的形跡。《南史·劉季連傳》:“ 季連 有憾於 遙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異跡?!薄顿Y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禍心者,謂之異志。形見於事為,謂之異跡?!?/p>
(4).奇異的事跡。 宋 蘇軾 《趙先生舍利記》:“ 盎 與先生異跡極多, 張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載其事?!?/p>
逸人
猶逸民?!逗鬂h書·趙岐傳》:“ 漢 有逸人,姓 趙 名 嘉 。有志無(wú)時(shí),命也奈何!”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shī):“逸人談發(fā),仙御舟來(lái)?!?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后漢書二·法雄傳》:“ 子真 ,在《逸人傳》。逸人即逸民。 章懷 ( 李賢 )避諱,改為人字,后來(lái)追改,不及徧檢,它傳故或改或否耳。”
劉得仁名句,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