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真宗《皇后廟十五首》:
曾孫襲慶,柔祗育德。
正位居見,其備不忒。
教被宮臺,化行邦國。
祝史正辭,垂裕無極。
注釋參考
祝史
(1).祝官、史官的合稱。《左傳·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孔穎達(dá) 疏:“祝官、史官正其言辭,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薄秶Z·周語上》:“ 內(nèi)史過 從至 虢 , 虢公 亦使祝史請土焉?!?韋昭 注:“祝 應(yīng) 史 嚚 ?!?/p>
(2).司祭祀之官?!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敖既酥J烦秶?。” 孔穎達(dá) 疏:“祝史,掌祭祀之官?!?唐 李頎 《與諸公游濟(jì)瀆泛舟》詩:“玄冥掌陰事,祝史告年豐?!?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林 至廟齋宿,是夜,龍降於祝史 歐陽均 肩?!?清 唐孫華 《春日病中雜詠》之三:“靈氣何用謀蓍策,祝史無煩凟鬼神。”
正辭
(1).端正言辭?!兑住だM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漢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節(jié)礪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薄睹魇贰ぷ罅加駛鳌罚骸?良玉 疾已劇,至 九江 ,邀總督 袁 繼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諸將盟, 繼咸 正辭拒之。”
(2).正式文辭。《孔叢子·公儀》:“ 子思 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nóng),斷訟務(wù)精於律。然后標(biāo)以顯義,約以正辭。”
(3).正直、嚴(yán)正的言辭。《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物者也?!?陸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之誅。遂使羣下結(jié)口,莫圖正辭。”
垂裕
謂為后人留下業(yè)績或名聲。《書·仲虺之誥》:“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 孔 傳:“垂優(yōu)足之道示后世。” 唐 白居易 《中和節(jié)頌》:“德洽道豐,萬邦來同。微臣作頌,垂裕無窮?!?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詒謀垂裕,圣模宏遠(yuǎn)?!?/p>
無極
(1).無窮盡;無邊際?!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芭聼o極,女怨無終?!?漢 枚乘 《七發(fā)》:“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唐 元稹 《奉和竇容州》:“自嘆風(fēng)波去無極,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彥 《鄉(xiāng)下朋友》:“廣大無極的田園景色,簡直叫人無暇接收?!?/p>
(2). 中國 古代哲學(xué)中認(rèn)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独献印罚骸盀樘煜率?,常德不忒,復(fù)歸於無極。”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薄独蠚堄斡洝返谑换兀骸?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勢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個無極,上帝同 阿修羅王 合起來就是個太極?!?郭沫若 《集外(一)·創(chuàng)造者》:“本體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無極之先,他在感官之外?!眳⒁姟?太極 ”。
(3).布名?!峨`釋·漢國三老表良碑》:“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王具劍、佩書刀、綉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后漢書·馬援傳》“﹝ 公孫述 ﹞更為 援 制都布單衣”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錯履、無極,皆布名?!?/p>
真宗名句,皇后廟十五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