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歐陽修《鵯鵊詞》:
龍樓鳳闕郁崢嶸,榮宮不聞更漏聲。
紅紗蠟燭愁夜短,綠窗鵯鵊催天明。
一聲兩聲人漸起,金井轆轤聞汲水。
三聲四聲促嚴妝,紅靴玉帶奉君王。
萬年枝軟風(fēng)露濕,上下枝間聲轉(zhuǎn)急。
南衙促仗三衛(wèi)列,九門放鑰千官入。
重城禁◇鎖池臺,此鳥飛從何處來。
君不見潁河?xùn)|岸村陂闊,山禽野鳥常嘲◇。
田家惟聽夏雞聲,夜夜◇頭耕曉月。
可憐此樂獨吾知,眷戀君恩今白發(fā)。
注釋參考
三聲
舊指軍中用以傳令的金鼓、笳、鐸之聲。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三聲既全,五彩必具,辨吾號聲,知五旗。”
四聲
四聲 (sìshēng) 古漢語字調(diào)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聲 the four ton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onetics 中國普通話的字調(diào)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 the four tones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嚴妝
嚴妝 (yánzhuāng) 認真地打扮 dress smartly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玉帶
玉帶 (yùdài) 古時官員腰間所佩的玉飾帶子 jade belt君王
君王 (jūnwáng) 古稱天子或諸侯 monarch; emperor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jì)》 君王與沛公飯。歐陽修名句,鵯鵊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