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臨千仞險(xiǎn),當(dāng)暑骨毛森
出自宋代薛嵎《重游雁山分得六題天聰洞》:
天聽本非耳,形容獨(dú)費(fèi)吟。
豈伊空鑿團(tuán),能探杳冥心。
混沌開中竅,空虛納眾音。
下臨千仞險(xiǎn),當(dāng)暑骨毛森。
注釋參考
下臨
下對(duì);下視。 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南朝 齊 王巾 《頭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wú)地?!?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詩(shī):“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p>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yuǎn)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晉 司馬彪 《贈(zèng)山濤》詩(shī):“上凌青云霓,下臨千仞谷?!?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shī):“惠心燭千仞,雄風(fēng)扇八區(qū)?!?/p>
薛嵎名句,重游雁山分得六題天聰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