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及圣善,孝慈兩不匱
出自宋代蘇頌《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
邶詩詠凱風(fēng),以成孝子志。
鄭人復(fù)君母,傳稱能錫類。
中郎常有懷,生不識所恃。
登朝雖厚祿,當(dāng)食每忘饋。
念昔鞠育勞。
嗟今出處異。
倚門豈不待,兩求終莫致。
乳烏思反哺,哀鳴自垂翅。
百草搖春暉,寧無謝生意。
灑血向穹壤,解組出{1|1}臺寺。
馳驅(qū)咸雍郊,歷訪經(jīng)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夢寐。
悠悠大道傍,親息忽相值。
紫綬拜北堂,白頭歸長嗣。
悲忻敘契闊,恍如隔生事。
四紀(jì)世路殊,一朝板輿侍。
茲事昔未有,聞?wù)吖搀@喟。
帥守為之言,詔趣還官次。
當(dāng)年二千石,寵名非所利。
仕或便鄉(xiāng)關(guān),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為粹貳。
受命慰慈顏,騰裝愜歸思。
既徇報德心,亦安效官智。
觴以萬壽薦,衣成五彩戲。
無復(fù)興寒泉,何須賦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兩不匱。
贈言述高風(fēng),庶用激忠義。
注釋參考
令人
令人 (lìngrén) 使人 cause people;make one 令人發(fā)指 令人興奮圣善
(1).聰明賢良?!对姟ぺL(fēng)·凱風(fēng)》:“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毛 傳:“圣,叡也?!?鄭玄 箋:“叡作圣,令,善也。母乃有叡知之善德?!?/p>
(2).專用以稱頌?zāi)傅??!逗鬂h書·鄧騭傳》:“伏惟 和熹皇后 圣善之德,為 漢 文母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xué)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姜 ,仁深圣善?!?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jié)》詩:“痛念圣善母,平生少歡愉。”
(3).父母的代稱?!段倪x·楊修<答臨淄侯>》:“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 發(fā) 旦 之資,有圣善之教。” 呂向 注:“圣善,謂 植 父 武帝 也?!薄稘h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元彧墓志》:“早違陟岵,兼喪孔懷,訓(xùn)育所資,寔唯圣善?!?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免懷之歲,天奪圣善?!?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豐城老人生子》:“ 東坡 即席戲作八句,其警聯(lián)云:‘圣善方當(dāng)而立歲,迺翁已及古稀年?!?/p>
孝慈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后輩慈愛。《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朱熹 集注:“孝於親,慈於眾,ze{1~1}民忠於己。”《逸周書·官人》:“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陽城驛》:“鄉(xiāng)人化其風(fēng),少長皆孝慈?!?清 戴名世 《李烈婦傳》:“ 元煥 死,而女上有舅姑,下有子女各一,其責(zé)皆在女。奈何殉硜硜之節(jié)而昧孝慈之義乎?”
(2).指孝慈之道?!抖Y記·禮運(yùn)》:“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孔穎達(dá) 疏引 王肅 曰:“孝慈之道,為遠(yuǎn)近所服也?!?/p>
(3).孝友。《史記·五帝本紀(jì)》:“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通說上》:“孝友或謂之孝慈?!眳⒁姟?孝友 ”。
不匱
不竭;不缺乏?!对姟ご笱拧ぜ茸怼罚骸靶⒆硬粎T,永錫爾類?!?毛 傳:“匱,竭?!?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薄秶Z·魯語上》:“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yōu)裕於享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田》:“若得依今法墾得七千頃,可得穀二百萬百,非獨(dú) 天津 餉足,而司農(nóng)亦不匱矣?!?/p>
蘇頌名句,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