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澤沾殊俗,無征及獷犭軍。
出自唐朝鄭洪業(yè)《詔放云南子弟還國(guó)》
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雕題辭鳳闕,丹服出金門。
有澤沾殊俗,無征及獷犭軍。銅梁分漢土,玉壘駕鸞軒。
瘴嶺蠶叢盛,巴江越巂垠。萬方同感化,豈獨(dú)自南蕃。
注釋參考
殊俗
(1).風(fēng)俗、習(xí)俗不同?!叮荚?shī)>大序》:“國(guó)異政,家殊俗,而變《風(fēng)》變《雅》作矣?!薄蛾套哟呵铩柹鲜恕罚骸肮耪甙倮锒惲?xí),千里而殊俗?!?三國(guó)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五方殊俗,同事異號(hào)?!?胡惠生 《南游吟》:“蠻語生鄉(xiāng)感,殊俗惹客愁。”
(2).指風(fēng)俗不同的遠(yuǎn)方。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始皇 既沒,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參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shí)封公兼鴻臚卿》詩(shī):“坐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宋 陳與義 《舟行遣興》詩(shī):“殊俗問津言語異,長(zhǎng)年為客路歧難?!?/p>
(3).異于流俗。 三國(guó)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今空語同知有達(dá)人而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nèi)不失正。”《宋書·郭啟玄傳》:“身死之日,妻子凍餒,志操殊俗,良可哀悼?!?/p>
無征
(1).沒有證明;沒有實(shí)據(jù)?!段倪x·左思<三都賦>序》:“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劉逵 注:“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xué)》:“舉之《春秋》,則明白而有實(shí);合之 左氏 ,則叢雜而無徵。”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實(shí)。以為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后聽之,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事實(shí)。”參見“ 無徵不信 ”。
(2).沒有征兆或跡象?!斗ㄔ分榱帧肪砣骸霸\候無徵,雩祈失効。”
鄭洪業(yè)名句,詔放云南子弟還國(gu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整人神器官方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