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曾伯《謁南岳》:
來謁衡岳山,未窮衡岳境。
爇香赤帝殿,恭祈國壽永。
婆娑禹指山,僅窺虬龍影。
分枝萬派別,功與天地準(zhǔn)。
悅亭萬竹間,倚丘甫俄頃。
披云挹蒼翠,俗慮須甦醒。
王事屬有程,山容看難盡。
歸來短篷底,夢斷青松徑。
云開為韓子,雪霽朱張詠。
必如三先生,人與此山稱。
我生等培塿,安敢喬岳并。
好峰七十二,詎可一朝竟。
男兒萬里眼,長嘯付一瞬。
終朝摘星斗,寘身祝融頂。
注釋參考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jìn)退?!?孔穎達(dá)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p>
(2).生我者。指母親。《后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注:“我生,謂母也?!?/p>
培塿
本作“部婁”。小土丘?!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安繆錈o松柏?!?杜預(yù) 注:“部婁,小阜?!?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山澤·培》引《左傳》作“培塿”。《晉書·劉元海載記》:“當(dāng)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三:“眺望三峯,壁立與天接,眾山皆成培婁?!?/p>
喬岳
見“ 喬岳 ”。
亦作“ 喬岳 ”。高山。本指 泰山 ,后成泛稱。《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岳?!?毛 傳:“喬,高也。高岳, 岱宗 也?!?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岳無巢居之民。” 清 顧炎武 《華下有懷顧推官》詩:“秋風(fēng)動喬岳,黃葉辭中林?!?/p>
李曾伯名句,謁南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