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沂孫《晉王大令保母帖》:
脫落黃祊帖,按辭大令書。
稍作蘭亭面,七美諒非虛。
或訝缺勿毀,或疑集悲夫。
考真固云癖,訂偽亦以愚。
第觀竁中藏,清玩唯研壺。
晉人擅風(fēng)流,宜與后世殊。
所惜尚言數(shù),卜年八百馀。
貞石久且泐,雙松當(dāng)幾枯。
片磚曷未化,逮茲厄耕鋤。
方其內(nèi)幽鐫,要以托荒墟。
孰知坐此故,反能誤意如。
傳世豈所幸,況遭孽韓污。
辨端更為累,但資文字娛。
陶土或若此,何為殉玉魚。
注釋參考
陶土
[potter's clay;kaolin] 用于燒制陶制品和粗瓷器的高嶺土
詳細(xì)解釋(1).燒制陶器。《新唐書·百官志三》:“甄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獸、碑、柱、碾、磑、瓶、缶之器,敕葬則供明器。”
(2).燒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嶺土。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每群陶窯中間有一個(gè)灰土廢物坑,附近還有一個(gè)儲(chǔ)存陶土的坑?!?/p>
若此
若此 (ruòcǐ) 如此;像這樣子 so;such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秴问洗呵铩げ?今》何為
為什么,何故?!秶Z·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dāng)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yàn)樘?,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蛟唬骸?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詢問?!逗鬂h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zèng)張仆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jié)束來何為?” 明 馮夢(mèng)龍 《智囊補(bǔ)·上智·子產(chǎn)》:“ 子產(chǎn)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chǎn) 曰:‘説也?!?/p>
(2).是什么?!逗鬂h書·何進(jìn)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jì)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p>
玉魚
(1).美玉雕成的魚形珍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 貴妃 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藉其涼津沃肺也?!?/p>
(2).玉制的魚形佩飾。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唐時(shí)三品得服玉帶》:“ 宋 元豐 中剏造玉魚,賜 嘉 岐 二王,易去金魚不用,自此遂為親王故事。”
(3).傳說 吳 楚 七國反時(shí), 楚 王戊 太子適朝京師,未從坐,死于 長(zhǎng)安 ,天子斂以玉魚一雙。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后因以“玉魚”指殉葬品。 唐 杜甫 《諸將》詩之一:“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shí)金碗出人間?!?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康熙 中,有群盜覬覦玉魚之藏,乃種瓜墓旁,陰於團(tuán)焦中穿地道?!?/p>
(4).魚名。 唐 皮日休 《寒日書齋即事詩》之三:“如鉤得貴非吾事,合向煙波為玉魚?!弊宰ⅲ骸?松江 有玉魚。”
王沂孫名句,晉王大令保母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列車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