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熟處放教生,生處放教熟
出自宋代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人情濃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豈知。
鹽鹹醋酸,阿誰不知。
只要熟處放教生,生處放教熟。
道用人情日久,自然打成一片。
猶是蹲坐在凈地上,要得大方獨步,柏山與你草鞋。
注釋參考
只要
只要 (zhǐyào) 表示具有充分的條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應,表明由這種條件產生的一種結果 so long as 只要大家鼓足干勁,什么困難也能克服放教
使;令。 唐 白居易 《春來頻與李二十賓客同游因贈長句》詩:“可惜濟時心力在,放教臨水復登山?!?金 元好問 《滿江紅·嵩山中作》詞:“暫放教老子據胡牀,邀明月。”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瞳人語》:“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婦歸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生處
(1).生長的地方。 唐 李咸用 《苔》詩:“幾年風雨跡,疊在石孱顏。生處景長靜,看來情儘閒?!?金 元好問 《野谷道中懷昭禪師》詩:“説向阿師應被笑,人生生處果難忘?!?元 曹之謙 《送李郭二子還鄉(xiāng)》詩:“喪亂身為客,淹流淚滿衣。亦知生處樂,未卜有年歸。”
(2).指聚集之處。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p>
(3).佛教謂轉世輪回之處?!段簳め尷现尽罚骸吧茞荷幏灿辛姥??!?/p>
(4).指轉生之處。 元 覺岸 《釋氏稽古略》卷二:“﹝ 道安法師 ﹞正月晦日命門徒具浴。忽有異僧出入隙中。 安 以生處問之,僧指西北,云即開,見樓閣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p>
(5).產地。 清 翟灝 《通俗編·貨財》:“生處不如聚處?!?/p>
釋智朋名句,偈傾一百六十九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