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溫庭筠《宿輝公精舍》:
禪房無外物,清話此宵同。
林彩水煙里,澗聲山月中。
橡霜諸壑霽,杉火一爐空。
擁褐寒更徹,心知覺路通。
注釋參考
擁褐
穿著粗布衣服。 宋 蘇軾 《次韻柳子玉·地爐》:“細(xì)聲蚯蚓發(fā)銀缾,擁褐橫眼天未明。”
寒更
(1).寒夜的更點(diǎn)。 唐 駱賓王 《別李嶠得勝字》詩:“寒更承夜永,涼景向秋澄?!?元 王惲 《秋夜》詩:“鐘鼓寒更永,乾坤夜色蒼。” 清 陳維崧 《高山流水·即席別吳門諸子偕園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詞:“楓橋下,幾船夜火,一派寒更?!?/p>
(2).借指寒夜。 唐 溫庭筠 《宿輝公精舍》詩:“擁褐寒更徹,心知覺路通?!?唐 秦韜玉 《長安書懷》詩:“涼風(fēng)吹雨滴寒更,鄉(xiāng)思欺人撥不平?!薄抖鼗妥兾募っ罘ㄉ徣A經(jīng)講經(jīng)文》:“寒更漏永睡稠穋,魂夢將心處處游。”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抖Y記·樂記》:“夫民有血?dú)庑闹?,而無哀樂喜怒之常?!?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薄杜f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nèi)?!?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dú)庑闹短斓刂咭??!?/p>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yán)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唐 李咸用 《送進(jìn)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覺路
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禪宗永嘉集>序》:“慧門廣闢,理絶色相之端;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寳筏渡迷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 子瞻 ,你只會(huì)啟他人覺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溫庭筠名句,宿輝公精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浩氣沖盈,真宮深厚,永夜不愁寒冽。
- 人我心無,無愛無憎妒
- 紛紛鴻燕期,寂寂非我事作者:戴表元作品:六月十三日壽陳子徽太博十首以無官一身輕有
- 前聞富修竹,后說紛怪石
- 世眼已教容易賞,曉風(fēng)何用再三吹
- 乃是寄儂詩數(shù)紙,卻拈環(huán)怪向誰論作者:楊萬里作品:和謝石湖先生寄二詩韻二首
- 盡將心事寫成碑,大要操修在不欺作者:姚勉作品:寄題武安節(jié)推同年萬君定翁露香堂
- 喚起千年調(diào),分付一車公作者:韓淲作品:水調(diào)歌頭
- 東西十?dāng)?shù)里,緬邈方寸心作者:徐仁友作品:古意贈(zèng)孫翃
- 長恨詩人挽不來,東風(fēng)無賴又帆開作者:洪咨夔作品:次李閬州稟議三首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