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夏竦《到任后作》:
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lè)退身。
任是東山無(wú)限好,謝公爭(zhēng)忍負(fù)生民。
注釋參考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对?shī)·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后?!?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薄秴问洗呵铩げ粡V》:“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薄妒酚洝ぱ袅袀髡摗罚骸拔奈洳粋洌济駪秩簧硇拚?,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zhí)政書(shū)》:“臣僚之中,素有才識(shí),可賜 孫 吳 之書(shū),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对?shī)·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wàn)邦為憲?!?朱熹 集傳:“非文無(wú)以附眾,非武無(wú)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wàn)邦以之為法矣?!薄稘h書(shū)·朱云傳》:“ 平陵 朱云 ,兼資文武?!?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shū)》:“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p>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赌鲜贰に渭o(jì)上·武帝》:“謁 漢 長(zhǎng)陵 ,大會(huì)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jì)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shī):“滿(mǎn)城文武欲朝天,不覺(jué)鄰師犯塞煙?!薄端疂G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jiàn)殺了四個(gè)大臣,都要來(lái)捉 李逵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p>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jiàn)“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对?shī)·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薄抖Y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宋 蘇軾 《石鼓》詩(shī):“勛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yuǎn)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shī)書(shū),無(wú)與之并者矣?!?梁?jiǎn)⒊?《變法通議·論幼學(xué)》:“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p>
帝師
(1).帝王的老師?!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敖褚匀缟酁榈壅邘煟馊f(wàn)戶(hù),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 良 足矣?!薄稘h書(shū)·朱云傳》:“至 成帝 時(shí),丞相故 安昌侯 張禹 以帝師位特進(jìn),甚尊重?!?唐 李咸用 《題陳處士山居》詩(shī):“樵童牧豎勞相問(wèn),巖穴從來(lái)出帝師?!?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五世食 韓 ,并為正卿,厥生帝師,首造大 漢 ?!?/p>
(2). 元 僧官名。 元 制,皇帝即位初,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lǐng)宣政院,管理全國(guó)佛教和藏族地區(qū)政教事務(wù)?!对贰な雷婕o(jì)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為帝師,授以玉印,統(tǒng)釋教?!眳㈤啞对贰め尷蟼鳌ぐ怂及汀?。
(3).古星名?!稌x書(shū)·天文志上》:“五諸侯五星,在東井北……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p>
崇高
崇高 (chónggāo)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杰出的崇高的犧牲精神 lofty;sublime;high退身
(1).引退;隱居?!豆茏印ぶ婧稀罚骸肮释松聿簧岫耍迾I(yè)不息版,以待清明。” 漢 嚴(yán)忌 《哀時(shí)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窮處?!?唐 元結(jié) 《處規(guī)》:“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shè)機(jī)以樹(shù)名?!?清 吳敏樹(shù) 《湖北按察使貴陽(yáng)tang{1|1}子方先生哀辭》:“原公之始,方被任而決於退身。”
(2).指脫身。 丁玲 《韋護(hù)》第三章:“他想zi{1*1}動(dòng){1-1}辭脫一切職務(wù),退身出來(lái),離開(kāi)這里?!?/p>
(3).后退。 孫犁 《澹定集·<善闇?zhǔn)壹o(jì)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yàn)榧矣幸稽c(diǎn)恒產(chǎn),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來(lái)?!?/p>
夏竦名句,到任后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